

1.
血祭。謂殺生取血涂物以祭。
1.出自《周禮·春官·天府》上春釁寶鎮及寶器。
2.出自《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問牛悲釁鐘,說彘驚臨牢。
3.出自《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詩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
2.
縫隙;裂痕。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會聞用師,觀釁而動。
2.出自《后漢書·律歷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涂釁必周,密布緹縵。
3.出自《天工開物·冶鑄》甲爐既傾,乙爐疾繼之,丙爐又疾繼之。其中自然粘合。若相承迂緩,則先入之質欲凍,后者不粘,釁所由生也。
4.出自《新方言·釋言》釁,裂也。
3.
過失;罪過;缺陷。
1.出自《左傳·莊公十四年》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2.出自《后漢書·第五倫傳》諸出入貴戚者,類多瑕釁禁錮之人。
3.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
4.
禍患;禍亂。參見“釁禍”。
1.出自《后漢書·隗囂傳論》夫功全則譽顯,業謝則釁生。
2.出自《趙氏孤兒》如今削除了這點萌芽,方才是永無后釁。
5.
爭端;仇怨。
1.出自《遼史·耶律合住等傳論》六符啟釁邀功,豈國家之利哉?
2.出自《召赴文字庫祗候引對札子》臣竊謂事勢迫矣,結釁已深,遣使講和,必無可和之理。
6.
征兆;跡象。
1.出自《國語·魯語上》善有章,雖賤,賞也;惡有釁,雖貴,罰也。
2.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近覽劉氏傾覆之釁。
7.
獸奮力奔跑之稱。
1.出自《爾雅·釋獸》獸曰釁。
2.出自《魯靈光殿賦》奔虎攫拿以梁倚,仡奮釁而軒鬐。
8.
泛指奮動。參見“釁勇”。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
9.
涂。參見“釁浴”。
1.出自《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
10.
熏。參見“釁面吞炭”。
1.出自《漢書·賈誼傳》趙滅智伯,豫讓釁面吞炭,必報襄子,五起而不中。
11.
通“興”。興起。
1.出自《國語·晉語九》昔先主文子少釁于難。
12.
姓。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公子荊之母嬖,將以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
1.亦作"囂陵"。
2.囂張凌辱;囂張氣盛。
3.喧嚷爭競。
4.浮華不實。
1.見"囂凌"。
1.喧鬧混亂。
1.亦作"囂論"。
2.眾口毀議。
1.喧鬧。
1.吵鬧,喧鬧。
1.喧囂煩熱。
1.亦作"囂然"。
2.閑適貌。
3.得意貌。
4.饑餓貌。
5.擾攘不寧貌。
1.喧擾。
1.煩擾。
1.喧鬧聲。
1.塵世;擾攘的人世。
1.獸名★屬。
1.猶讒書。
1.喧擾嘈雜。
1.猶聚訟。
1.浮薄之俗。
2.塵俗;塵世。
3.謂為世人所喧嚷﹑叱罵。
1.喧嚷,沸騰。
1.喧闐。
1.猶言聳人聽聞。
1.猶囂塵。
1.塵世之外。
1.狂妄。
1.塵俗之譽。
1.煩雜的俗務。
1.方言。危險。
1.亦作"囂囂"。亦作"囂囂"。
2.喧嘩貌。
3.多言貌。
4.自得無欲貌。
5.虛空貌;虛偽貌。
①眾口讒毀的樣子讒口囂囂。②傲慢的樣子聽我囂囂。③擬聲詞。眾人愁怨聲今京師囂囂,道路喧嘩。
1.眾口讒毀貌。
1.亦作"囂虛"。
2.虛假。
3.指喧囂的塵世。
1.亦作"囂喧"。
2.喧鬧。
1.放肆之言。
1.喧噪之聲;噪音。
1.喧囂怨怒。
1.見"囂雜"。
1.喧鬧。
1.喧嘩吵鬧。
1.喧鬧爭吵。
1.喧囂混濁。
1.亦作"囂滓"。
2.猶囂塵。
1.亦作"r兒"。
2.猶家伙(指人)。
1.亦作"骹箭"。亦作"髐箭"。亦作"r箭"。
2.髇矢。
1.亦作"骹矢"。亦作"r矢"。
2.響箭。
1.花葉已落,莖獨立貌。
2.草木茂盛貌。
1.木長貌。
1.赤色。
1.赤色的牛犢。古代祭祀所用。
1.赤色的堅土。
2.祭祀用的赤色公牛。
1.祭祀用的赤色公牛。
1.調和后呈彎狀的弓。語本《詩.小雅.角弓》"髐髐角弓,翩其反矣。"毛傳"髐髐﹐調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