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和合;協(xié)調(diào)。
1.出自《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2.出自《沁園春·劉總干會(huì)飲同寮出示新詞席上用韻》詞堪憐倦客情懷。聽吹竹彈絲金奏諧。
3.出自《〈野香亭詩〉序》而舉其所閱歷與睹記者,往往即事以征情,取之於心而諧之於韻。
2.
辦妥;辦成。
1.出自《后漢書·五行志一》南陽有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2.出自《搜神記》亭民曰:“此不可宿,前后宿此,未有活者。”書生曰:“無苦也,吾自能諧?!彼熳♀萆?。
3.出自《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但患不諧,茍得諧,何患晚也。
4.出自《鳳求凰·避色》功名未偶,姻事難諧。
3.
商議定。參見“諧價(jià)”。
1.出自《后漢書·宦者傳·張讓》當(dāng)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jià),然后得去。
2.出自《語林》令人視之,果見向囊皆珍玩,正與胡父諧賈。
3.出自《寐叟題跋》飛鳧人持此卷來,審為真跡,諧價(jià)得之。
4.
辨別。
1.出自《列子·周穆王》予一人不盈於德而諧於樂。
5.
對照。
1.出自《論衡·自紀(jì)》諧於經(jīng)不驗(yàn),集於傳不合。
6.
詼諧;戲謔。
1.出自《漢書·東方朔傳》上以朔口諧辭給,好作問之。
2.出自《柳敬亭傳》蓋敬亭極喜寫書調(diào)文,別字滿紙,故牧齋以此諧之。
3.出自《澹定集·讀作品記(五)》他的語言,采取了長段排比,上下駢偶,新舊詞匯并用,有時(shí)寓莊于諧,有時(shí)寓諧于莊。
1.倒霉;掃興。
1.頹唐涕泣。
1.遷流。
1.荒廢的溝塹。
1.倒塌的墻垣。
1.衰頹佞巧。
1.逐漸衰退。
1.頹壞的廟寢。
1.倒塌殘缺。
1.傾塌缺損。
1.寂靜;寂然。
2.衰老貌。
1.詈詞。猶膿包。
1.不矜持之貌。
1.荒廢的空地。
1.坍塌窒塞。
1.頹敗消散。
精神委靡不振,情緒消沉精神頹喪。
1.倒塌的山。多用以形容云頹之狀。
1.精神委靡,耽于憂傷。
1.衰敗的趨勢。
1.頹廢衰弱。
1.愁思,傷感。
1.頹敗的風(fēng)俗。
1.攛掇,慫恿。
1.頹唐孤獨(dú)。
2.衰竭。
1.頹廢疲塌。
2.倒塌。
1.頹廢疲敝。
1.猶崩塌。
1.悲愁嘆息。
①精神委靡他的神態(tài)顯得憔悴而頹唐。②凄涼蕭索老境頹唐。
1.流動(dòng)的池水。
1.猶陵夷;衰頹。
1.詈詞。謂怨詬上天。
1.崩壞。
1.亦作"頹沲"。
2.水流向下宣泄。亦指向下宣泄的水流。
1.猶差勁。
1.衰敗紊亂。
1.頹敗荒蕪。
1.如風(fēng)嘶般的嘆息聲。
1.死者的靈魂。
1.逃亡的罪人。
1.《漢書.蒯通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后因以"亡鹿"比喻失去政權(quán)。
1.大略,大約。
1.暫且不說,不必論及。
1.《淮南子.人間訓(xùn)》"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鉻?'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后以"亡馬"比喻因禍得福,禍福相生。
1.見"亡歿"。
1.滅亡。
1.流亡在外的百姓。
1.猶言亡歿。
1.流亡者。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