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擕”。亦作“攜”。
2.
提起,提著。
1.出自《詩·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塤如箎,如璋如圭,如取如攜。
2.出自《偶然作》詩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
3.出自《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所至準夷各部落,大者數千戶,小者數百,無不攜酒牽羊以降。
3.
持,拿著。
1.出自《金銅仙人辭漢歌》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2.出自《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次日,夫人分付新來婢子,將中堂打掃,月香領命,攜帚而去。
3.出自《夏閨晚景瑣說》徐手攜碧紗團扇,迎眸一笑。
4.
攜帶。
1.出自《莊子·讓王》於是夫負妻戴,攜子以入於海,終身不反也。
2.出自《復志賦》嗟日月其幾何兮,攜孤嫠而北旋。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月坪妻攜女歸寧。
4.出自《天下太平》到午后才攜了所得的東西下山到鎮上去喊賣。
5.
牽挽;攙扶。參見“攜手”。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人羸車弊,泥涂至膝,相攜於道,奮首於路。
2.出自《啼笑因緣》說著話,攜著鳳喜的手,向院子外走。
6.
連接。
1.出自《史記·天官書》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
2.出自《新唐書·天文志一》夫云漢自坤抵艮為地紀,北斗自干攜巽為天綱。
7.
離心;離散;離間。
1.出自《左傳·桓公二年》偏敗,眾乃攜矣。
2.出自《賀吐蕃尚結贊》無濟討除之用,但攜將帥之心。
3.出自《明史·忠義傳三·張銓》多行間諜,以攜其黨,然后伺隙而動。
4.出自《革命道德論》革命不成,仕宦如故,其志既攜,則必無專心于大事者。
8.
亦謂遠離塵世。
1.出自《思玄賦》松喬高時孰能離,結精遠遊使心攜。
1.幽遠貌。
1.幽深貌。
1.深冥貌;幽暗貌。
1.微妙精深貌。
2.渺茫恍忽之貌。
1.幽怨。
1.深遠貌。
1.幽深貌。
1.舊時廣東風俗。凡遇進學中舉等事﹐得報之后﹐在大門外﹐安置一口缸﹐開幾壇酒﹐舀在缸里﹐任憑鄉鄰及過往人取飲﹐謂之"舀酒"。見清吳沃堯《劫馀灰》。
1.舀水﹑油等液體用的器具。大都口圓﹐底平﹐有柄。也叫舀兒。
1.美好貌。
1.水無際貌。亦指大水。
1.水無際貌。
1.魚鵁。
1.同"騕褭"。
1.古駿馬名。
1.熟睡時牙齒相磨。
1.猶言咬文嚼字。
1.咬啃。
1.同"咬文嚼字"。
1.吟唱并慨嘆;吟嘆。
1.雉鳴聲。
2.嘆息聲。
1.亦作"窔奧"。
2.室中東南和西南二隅。喻幽深處。
3.喻深邃﹑高深的境界。
1.亦作"窔遼"。
2.幽深遙遠。
1.亦作"窔竪"。
2.幽深處。
1.見"穾廈"。
1.結構重深的大屋。
1.亦作"窔要"。
2.秘奧﹐要旨。
1.放藥的小桌子。
2.處方。
1.指中草藥的原料。亦泛稱經過加工的丸散膏丹等藥品。
1.可以入藥的草本植物。
1.梵語的譯音。或譯為"夜叉"﹑"野叉"。義為勇捷,佛教指惡鬼◇常比喻丑陋﹑兇惡的人。
1.藥方。
1.藥店中的龍骨。喻身體消瘦。語本《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讀曲歌三五》"自從別郎后,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
1.煎藥用具。亦指道家煉丹藥所用的丹鼎。
1.藥物。
1.醫生治病所開的方劑。
1.炮制藥物或貯存藥材的房舍。亦指煉丹房。
2.出售西藥的商店,有的兼營中成藥。
3.醫院或診療所里供應藥物的部門。
4.花藥之房。
1.粉末狀的藥。
1.舊時裝有醫生酬金的封袋。
1.膏狀的外敷藥。
1.熬中藥用的罐子。
2.比喻經常生病吃藥的人。
1.藥包;藥囊。
1.亦作"藥齊"。
2.根據藥典或處方配制成的藥。
1.防治作物病毒的一種方法,用殺菌藥劑攪拌種子。例如用賽力散拌小麥種子,可以防治黑穗病。
1.鏃上敷有毒藥的箭。
1.用藥物煉制成的假金。
1.芍藥之欄。泛指花欄。南朝梁庾肩吾《和竹齋》"向嶺分花徑,隨階轉藥欄。"唐杜甫《賓至》詩"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明王錂《春蕪記.感嘆》"出香閨數重,藥欄花擁,盈盈蓮步香塵動。"《儒林外史》第八回"先人敝廬可蔽風雨;就是琴﹑樽﹑壚﹑幾,藥欄,花榭,都也還有幾處,可以消遣。"一說,藥﹑欄同義,指一物。
1.藥物在有機體內所起的變化﹑對有機體的影響及其防治疾病的原理。
1.藥物的效力。
1.盛藥的器具。比喻儲備人才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