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學”。亦作“斅”。
2.
教導,使覺悟。
1.出自《書·盤庚上》盤庚敩于民。
2.出自《答蕭司徒書》理本無二,取舍多途,爭論云云,常所慨也。但在始通道則宜然,敩而學者則未可。
3.出自《祭魏益之文》老於科舉而不慍,業于敩學而不慢。
3.
效法;模仿。
1.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釋之曰:“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敩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2.出自《顏氏家訓·序致》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敩,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3.出自《南史·文學傳·吳均》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敩之,謂為“吳均體”。
4.出自《能改齋漫錄·事始二》浚出征并汾,盧每致書疏,凡一事別為一幅,朝士至今敩之。
5.出自《論文后編·目錄中》敩其體者,語必稱“兮”,緣是生辭,厥有漢武,《秋風》之作,亦援以入賦。
4.
指讀書。
1.出自《隸釋·漢外黃令高彪碑》恬虛守約,五十以敩。
5.
學校。
1.出自《梁書·武帝紀中》今聲訓所漸,戎夏同風,宜大啟庠敩,博延胄子,務彼十倫,弘此三德。
1.多而雜。
1.既密且直。
1.眾多。
1.繁密地連綴起來。
1.籌措辦理。
1.運筆籌劃。
1.古驛名。在四川省廣元市北八十里。相傳諸葛亮出師﹐嘗駐軍運籌于此。今朝天驛廢址即其地。
1.籌劃邊境的事務。
1.籌劃編練軍隊。
1.籌措撥付。
1.亦作"籌策"。
2.竹碼子。古時計算用具。
3.猶籌算。謀劃;揣度料量。
1.見"籌措"。
謀劃籌辦;設法籌備籌措經費|難以籌措。
1.籌措墊付。
1.謀劃;想辦法。
1.謂事件﹐事情。
2.簽子。
1.謂籌措增加股銀。
1.謀略干才。
1.計謀國家的大事。
1.特指籌劃治理黃河水利。
也作籌畫”。謀劃;計劃正在籌劃中|籌畫軍國,嘉謀屢中。
1.謀劃。
1.猶籌思。
1.謂無法算計。
1.籌措聚集。
1.謀劃;盤算。
1.籌劃建立。
1.設法借用;籌劃借款。
1.猶棋局。
1.籌劃決定。
1.籌集款項。
1.推算歷法。
1.籌劃。
1.猶籌維。
1.謀略。
1.亦作"籌碼"。
2.古代投壺計算勝負之具。
3.博局以物計勝負亦沿稱"籌馬"。
4.用以比喻取決勝負的標準。
5.舊時稱貨幣或能夠代替貨幣的票據。 6.籌子。
用于記數、計算的用具。比喻可以憑藉的條件文憑成了他討價還價的籌碼。
1.籌子。
1.謀略;籌劃。
1.想方設法;謀劃。
1.計劃募集。
1.籌劃增加財富。
1.計劃商議。
1.計劃設置。
1.佛家指說法證果之室。
1.謀劃;計劃思慮。
1.見"籌算"。
中國古代用竹、木、骨等制成小棍狀的算籌記數,并以此進行的第一籌第二籌第九籌空籌籌算加、減、乘、除、開方等計算。約春秋時期開始,直到明代才讓位于珠算。
1.猶言海屋籌添。
1.放酒籌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