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瀟瀟”。風雨急驟貌。
1.出自《詩·鄭風·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2.出自《尋親記·修筑》雨瀟瀟似銀燭千條,瀉平地頓成滄海。
3.出自《折桂令·湖上》曲看湖頭急雨瀟瀟。早煙冪林扃,云布山椒。
4.出自《落葉·第二六信》風雨瀟瀟著的今夕,把倦于劇烈的勞動的身子靠在坐椅上。
2.
見“瀟瀟”。小雨貌。
1.出自《宿疏陂驛》詩誰知孤宦天涯意,微雨瀟瀟古驛中。
2.出自《十月》她走了,拄著她那根精巧的手杖,又一次消逝在那個古老城市的瀟瀟春雨里。
3.
見“瀟瀟”。凄清、冷寂貌。
1.出自《石梁湖有寄》詩瀟瀟清秋暮,裊裊涼風發。
2.出自《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一行塞雁,落隱隱沙汀;四五只孤舟,橫瀟瀟野岸。
3.出自《圣泉詩序》既而崇巒左坡,石壑前縈。丹崿萬尋,碧潭千頃。松風唱響,竹露薰空。瀟瀟乎人間之難遇也。
4.
見“瀟瀟”。頭發稀疏貌。
1.出自《金蓮記·歸田》瀟瀟白發,家園暫安,余生聊寄錦江邊。
2.出自《步步嬌·秋思》套曲瘦損孤吟黃花貌,鬢短短,發瀟瀟。
5.
見“瀟瀟”。清高超俗貌。
1.出自《濤山先生詩序》名世嘗讀先生之詩,瀟瀟不羈如其人。
6.
見“瀟瀟”。象聲詞。
1.出自《一枝花·秋景》套曲火龍鱗紅葉瀟瀟,金獸眼黃花冉冉。
2.出自《烏江阻風》詩鐙火連檣底,瀟瀟雜語龐。
7.
用同“潚”。水清深貌。
1.出自《水經注·湘水》二妃從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瀟者,水清深也。
2.出自《再泛水繪園看月作》詩水波澹瀟照,云霞收夕霏。
8.
水名。瀟水。源出湖南省寧遠縣南九嶷山,至永州市西北入湘水。
1.出自《道州秋夜南樓即事》云去舜祠閉,月明瀟水流。
1.見"業身軀"。
1.佛教語。罪孽之身。
1.罪孽的尸骨。常用于自怨自詈。
授業的老師這位是小兒的業師。
1.佛教語。謂十二因緣中的行緣識。指人投胎時心動的一念。
1.供役使之人。
1.事情;事業。
1.謂以打魚為業。
2.佛教語。謂業力如網罩人不可逃脫,故稱"業網"。
1.從事文事。
1.謂品學。
1.從事武事。
1.本行業﹑本職的事務;專業工作。
1.謂修業,學習。
1.詛咒之詞。猶可恨,該死。
1.謂罪孽之心。多指男女情私的念頭。
1.學業和德行。
2.佛教語。指行為﹑言語﹑思想等方面的活動。
1.作惡的畜牲。
1.造孽的眼。多于自怨自詈時用之。
1.危懼貌。
2.高大雄壯貌。
1.小心謹慎貌。
1.猶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認真負責貌。
1.亦作"業以"。
2.已經。
1.見"業已"。
1.佛教謂造成善惡果報的原因。善業為樂果之因,惡業為苦果之因。
2.泛指緣分。
1.佛教謂惡業﹑善業隨身如影,稱為"業影"。
1.依次采用。
2.家產和費用。
1.本業之外,工作之余。
2.非專業的。
1.在業余時間進行的教育。業余教育是我國學制的組成部分之一。實施機構為各種業余學型補習學校等。教學形式有面授﹑函授﹑廣播﹑電視等。它對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學知識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學識和氣宇。
1.猶言冤家。稱似恨而實愛的人。
2.罪業冤仇。
1.佛教語。謂苦樂皆為業力而起,故稱為"業緣"。
1.佛教語。謂惡業如云。
1.猶孽債,業障。
佛教指妨礙修行的罪業。也用作罵人的話業障未除,難成正果|丟下這兩個業障在這里,誰來管他們。
1.銀錢的隱語。
1.佛教謂惡業惡報,善業善報,如由種子得果,故稱"業種"。多偏指惡業的種子。
2.詈詞。猶孽種。
3.昵稱‖有怨嘆或憐愛的意思。
1.佛教語。謂罪孽深重。
1.詈詞。孽子。
1.帝業王位。
1.和諧流暢。
1.輕薄浮蕩。
長篇小說。蘇聯柯切托夫作于1958年。冶金廠廠長提出鋼鐵車間應自行檢修,分別擔任工長和技師的葉爾紹夫兄弟支持廠長的決定。技校教師和新到的工程師相互勾結,誣告廠長是官僚主義者,使葉爾紹夫兄弟受到排斥◇他們的罪行敗露,葉爾紹夫兄弟又被重用。
1.合乎符命。
詩體小說。俄國普希金作于1823-1830年。貴族青年奧涅金感到社交生活空虛無聊,離開彼得堡,來到鄉間。他拒絕地主小姐達吉雅娜的愛情,并在決斗中殺死摯友。當他漫游全國后回到彼得堡,重遇已成為社交界貴婦人的達吉雅娜并追求她,但遭到拒絕。
1.即葉子戲。
1.行禮的一種形式。兩手環拱靠近胸口。
1.謂若樹葉之脈理貫通。形容知識融會貫通,皆有條理可尋。
1.即葉光紀。
1.古人謂五天帝之一的北方黑帝的名字。
1.和睦;和合;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