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踸踔”。同“趻踔”。〈書〉動跛行;跳躍。也作踸踔。
1.
亦作“趻”。
2.
見“踸踔”。跳躍貌;跛行貌。
1.出自《莊子·秋水》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予無如矣!”
2.出自《癸卯歲赴南豐道中》詩深泥駕疲牛,踸踔余何之。
3.出自《齊東野語·淳紹歲幣》雨濘則攝衣躡屐,踸踔而行,艱苦不可具道也。
4.出自《次韻酬宮恕堂》一足踸踔孤,何異守閽刖?
5.出自《初用拐杖》詩蛩蛩負駏驉,踸踔逐茅狗。
3.
見“踸踔”。獨立特行,與眾不同。
1.出自《孟子·盡心下》如琴張、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謂狂矣
2.出自《姜齋詩話》杜陵《白小》諸篇,踸踔自尋別路,雖風韻不足,而如黃大癡(黃公望)寫景,蒼莽不群。
3.出自《定復仇之是非》余雖踸踔,亦不能不隨俗為言。
4.出自《抱樸子·刺驕》夫以戴(戴良)、阮(阮籍)之才學,猶以踸踔自病。
4.
見“踸踔”。迅速滋長。
1.出自《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蓬艾親入御於床笫兮,馬蘭踸踔而日加。
5.
見“踸踔”。布散貌。
1.出自《文選·嵇康〈琴賦〉》踸踔磊硌,美聲將興。
6.
見“踸踔”。滯留,拘泥。
1.出自《文選·陸機〈文賦〉》故踸踔於短韻,放庸音以足曲。
7.
見“踸踔”。猶奔躍。
1.出自《文選·木華〈海賦〉》踸踔湛濼,沸潰渝溢。
2.出自《蔣子空水刀歌》鋒鍔摧崩鼓角前,精靈踸踔風雷外。
3.出自《題十八羅漢渡海圖》詩窮溟踸踔古所嘆,亦有掛罥悲岑嶅。
4.出自《泛漓江到桂林》詩天馬忽騰空,踸踔不可縶。
1.佛教語。謂凡情滅盡。
2.了結;結束。
3.指置人于死地。
1.料理;辦理。
1.了解,明白。
1.縈回盤曲貌。
2.迂曲難明。
1.了結;收場。
1.即了鳥。
1.結束;結清。
1.林木枝葉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陰影。
1.兩旁有茂密樹木的道路。
1.林蔭道。
1.林園中的花。
清末海軍將領。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yè),后赴英國學習海軍。回國后任北洋艦隊經遠艦管帶。在中日黃海戰(zhàn)中,奮勇指揮作戰(zhàn),擊傷敵艦多艘,后中彈犧牲。
1.山林僻靜之處。
1.山林中的猿。
1.林園。
2.比喻人物聚集的地方。
1.亦作"林于"。
2.竹名。亦泛指竹。
1.見"林箊"。
1.古代掌管山林的官。
散文家,語言學家。福建龍溪(今屬龍海)人。曾留學美國、德國,獲博士學位。1922年回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1936年移居美國,1966年到臺灣。著有長篇小說《京華煙云》、論著《生活的藝術》以及《開明英文讀本》等。有《林語堂文集》。
1.山林田園。亦指園林。
1.古代植林木﹑養(yǎng)禽獸﹑供打獵玩樂的園林。
1.林木;林間隙地。
1.林木與水澤。
2.指隱居的地方。
1.古代占卜術之一種。
1.林木與池沼。
1.山林中的珍品。
1.見"林焌"。
1.猶林立。形容盛多。
1.樹林水洲。指幽深宜于賞玩隱遁之所。
1.林木的根。
1.古樂十二律之一。十二律有六律六呂,林鐘為六呂之一。
2.指農歷六月。
3.鐘名。
1.又名商角。燕樂角聲七調的第七運。
1.林池。
1.樹林。
1.《后漢書·郭太傳》"茅容字季偉,陳留人也。年四十余,耕于野,時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林宗行見之而奇其異,遂與同言,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為饌,林宗謂為己設,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后因以"林宗過茅"為典。
1.東漢郭太,字林宗,品學為時人所重,曾途行遇雨,頭巾墊其一角,人爭臚故折巾一角,稱為林宗巾。事見《后漢書·郭太傳》。
1.指東漢郭林宗折巾之事。
1.林隅。
1.山林險阻之地。
1.桑樹名。
1.親臨按問(刑獄)。
1.敬語。猶光臨。語本《詩.小雅.白駒》"賁然來思。"毛傳"賁,飾也。"朱熹集傳"賁然,光采之貌也。"
1.謂摹寫出來的書畫復制本。
1.猶緊逼。
1.謂執(zhí)筆之際。
2.指臨摹的書畫。
1.面對表章。
1.將要分別。
1.分別時贈送勉勵的話或進忠告。
1.見"臨別贈言"。
1.親臨殯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