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空閑,沒有事的時候。
2.
名詞
空閑。
1.
空閑;閑暇。
1.出自《詩·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2.出自《與祠部陸員外書》以其耕之暇,讀書而為文。
3.出自《家》有暇請到我家里來玩,我還有話和你詳談。
4.出自《說文·日部》暇,閑也。
5.出自《玉篇·日部》暇,閑暇也。
2.
閑散怠惰。
1.出自《書·酒誥》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榧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飲。
2.出自《論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以古準今,盛衰相乘,物理變化,圣人處之,豈非栗栗危懼,不敢自暇之時乎?
3.出自《形勢論》蓄威固銳,以伺敵人之暇,則功可成也。
3.
從容;悠閑。
1.出自《世說新語·任誕》王長史、謝仁祖同為王公掾。長史云:“謝掾能作異舞。”謝便起舞,神意甚暇。
2.出自《默觚下·治篇七》王坦之倒笏而謝安賭棋,一暇一不暇也。
4.
用同“下”。少于。
1.出自《鐵圍山叢談》才升殿,則觀梁間累然倒懸者以十數,偷眼伺人,久忽飛去。博白天慶祠,實唐紫極宮也,則是物亦不暇三四百歲矣。
1.見"吟蛩"。
1.詩僧。
1.吟詠欣賞。
1.詩社。
1.呻吟。因苦痛而發出哼聲。
2.吟詠;推敲詩句。
1.吟詩之聲。
1.作詩。
2.吟誦詩歌。
1.詩人的硯。
1.詩人。
1.泛指讀書。
2.謂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1.謳吟歌誦。
1.詩人作詩時的臥榻。
1.詩壇;詩人聚會之處。
1.見"吟嘆"。
1.詩人的堂室,書齋。
1.亦作"吟耫"。
2.吟詠玩賞。
1.品味;品嘗。
2.猶體味;體會。
3.吟詠玩味。
1.謂朗吟高臥。形容閑適。
1.指詩人的席位。
1.吟詩之聲。
1.沉吟想念。
2.吟味深思。
①悲嘆。所以吟嘯扼腕,垂涕登車。②吟詠歌唱風起浪涌,諸人并懼,安(謝安)吟嘯自若。
1.吟詠抒寫。
1.指詩興。
1.詩人的衣袖。
1.吟誦玩味。
1.詩人的瘦腰。
1.猶吟唱;吟誦。
2.指詩歌。
1.吟誦尋繹。
1.笑貌。
2.形容聲音嘈雜。
1.見"吟詠"。
1.謂對月吟詩。
2.謂對月鳴叫。
1.見"吟玩"。
1.猶詩債。
1.詩卷;詩冊。
1.詩人的手杖。
1.詩人的胡須。
1.吟詩醉酒。
1.狺狺。狗叫聲。
1.見"垠堮"。
1.亦作"垠鍔"。亦作"垠鄂"。亦作"垠崿"。
2.界限;邊際。
3.懸崖;斷岸。
1.見"垠堮"。
1.見"垠堮"。
1.邊際。
1.猶懸崖。
2.邊際。
1.并列聳立貌。
1.水流回旋貌。
1.(狗)叫。
1.吠叫的狗。比喻仗勢欺人的奴才。
1.犬吠聲。
2.比喻議論中傷之聲喧嚷。
3.比喻爭辯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