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溪”。
2.
見“勃谿”。〈書〉家庭爭吵。也作勃豀。
3.
名詞
(Xī)姓。
1.
亦作“豀”。
2.
山間的水流。
1.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2.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振溪通谷。
3.
山間流水的通道。參見“谿壑”。
1.出自《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
2.出自《吳都賦》谿壑為之一罄,川瀆為之中貧。
3.出自《玉淵潭》詩才過三峽橋,谿壑駴聞見。
4.
謂開溝引泉。
1.出自《陶庵夢憶·瑞草溪亭》蓋此地無溪也而溪之,溪之不足,又潴之,壑之。
5.
深峭的山谷。
1.出自《笛賦》其處磅磄千仞,絕溪凌阜。
2.出自《韓非子·守道》夫貪盜不赴溪而掇金,赴溪而掇金則身不全。
6.
水流會聚的地方。
1.出自《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2.出自《讀〈老子〉札記》為天下溪,為天下谷,溪、谷同意,皆水所歸。
7.
空虛。參見“谿極”。
1.出自《進士策·學術》天下道盛,則臣賢其君,典籍之言存於人;天下道谿,則臣不及其君,而以前人之言??於須眉。
8.
用同“蹊”。小路。參見“谿徑”。
1.出自《豆棚閑話·空青石蔚子開盲》那遲孔二先立在山頂,從空一望,世界上紅塵碌碌,萬徑千溪,都在目前。
9.
中醫學名詞。參見“谷”。
1.出自《素問?氣穴論》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谿。肉分之間,谿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
10.
我國古代南方部族之一。東漢至宋時,分布在今湘、黔、川地區。當地有五谿,即雄谿、樠谿、酉谿、潕谿、辰谿,故名。亦稱五谿蠻。
1.出自《魏書·司馬睿傳》巴、蜀、蠻、獠、溪、俚、楚、越,鳥禽呼,言語不同,猴蛇魚鱉,嗜欲皆異。
11.
古地名。谿州。唐置。故城在今湖南省龍山縣東南。
1.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溪、錦、欽、富四州蠻內附。
12.
姓。戰國魏有谿工。見《莊子·田子方》。
1.出自《莊子?田子方》田子方侍坐於魏文侯,數稱谿工。
13.
深山中不與外界相通的溝瀆。
1.出自《墨子·親士》溪狹者速涸。
14.
泛指小河。
1.出自《溪漲》詩溪漲全無岸,沙田又可哀。
2.出自《晚春詣蘇州敬贈武員外》詩煙和疏樹滿,雨續小溪長。
1.嚴加審訊。
1.陳設祭祀用的牲畜。飭﹐通"飾"。
1.飭正刑法。一說謂修繕監獄﹑刑具。
1.使行為謹嚴合禮。
1.謂思想言行謹嚴合禮。
1.有裝飾的車。飭,通"飾"。
1.謹慎誠實。
1.斥責。
1.整飭使合標準。
2.謂整飭己身使行為謹嚴合禮。
1.舊時公文的一種。專用于上級官署通知下屬。
2.指命令使知曉。
1.整理。
2.整飭。
1.整理行裝。
1.鞭打之使皮膚呈青黑色而無創痕。
1.撲打。
1.憂懼不安貌。
1.輕佻貌。
1.永久。
2.一般。
1.昌盛。
2.熱盛。
1.燒煮。
1.勃發。猛烈地生發。
1.昌盛富足。
1.烈火。
2.燃點燈燭。
1.謂緊密勾結。
1.烈火。
1.火﹑光等旺盛猛烈。
2.指激烈。
1.茂盛。
1.熾盛猛烈。
1.造酒。熾,通"饎"。
1.暴曬。
1.囂張強悍。
1.猛烈地燃燒。
2.火盛貌。
3.用以喻氣焰很盛。
4.猛烈貌;強烈貌。
5.明亮貌。 6.明白貌。
①溫度極高;極熱熾熱的暑假|熾熱難熬。②熱烈熾熱的心|情緒熾熱。
1.燒旺。
①火勢猛烈旺盛,也指情感、欲望的強烈爐火熾盛,鋼水沸┨冢熾盛的情感。②興旺繁盛齊心合力事業熾盛。
1.盛暑,炎夏。
1.猖獗放肆。
1.火勢猛烈,火苗上竄。
1.見"熾焰"。
1.烈焰。
2.亦作"熾炎"。火勢猛烈。
3.比喻權勢和氣焰很盛。
1.猛烈;強烈。
2.猖獗鴟張。
1.繁衍。
1.形容威勢極盛。
2.熾熱。
1.鳥翅的通稱。
2.物體上形狀或作用像翅膀的部分。
1.果實的一種。一部分果皮向外伸出像翅膀,借風力把種子散布到遠處,如榆錢。
1.即翅膀。
1.即翅膀。
1.形容分散,分離。
1.勇士。
1.方言。翅膀。
1.有魚翅的豪華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