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縫隙;裂縫。
2.
名詞
間隙。(地區、時間)空閑。
3.
名詞
機會;漏洞。
4.
名詞
(感情上的)裂痕。
1.
亦作“隟”。
2.
空閑;閑暇。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皆于農隙以講事也。
2.出自《南史·徐勉傳》文案間隙,負杖躡履,逍遙陋館。
3.出自《聊齋志異·局詐》今得少隙,宜急往,誤則相見無期矣。
3.
裂開;張開。
1.出自《說仙》今夫水,隙地而灌之,水之形亡矣而濕不亡,蓋久之久之而或息焉。
2.出自《北伐途次》黃色的臉色轉化成了蒼白色。嘴是隙著的。在我們學過醫、看慣了死尸的人,一眼便可以知道,他是已經死了。
4.
通道;要路。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及秦文、德、繆居雍,隙隴屬之貨物而多賈。
2.出自《金樓子·說蕃》時兵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騎數百匹,用田豫計,固守要隙,虜乃散退。
5.
空子;可乘之機。
1.出自《韓非子·備內》相為耳目,以候主隙。人主掩蔽,無道得聞。
2.出自《西平王李晟東渭橋紀功碑》賊泚(朱泚)畜奸,覷隙乘便,餌誘貪卒,扇結暴徒,伺其不虞,噪聚犯闕。
3.出自《本朝政要策·契丹》虜乘其隙也,連破州邑。
4.出自《潘先生在難中》恐怕被拉的人乘隙脫逃,便用長繩一個聯一個拴著胳臂,幾個弟兄在前,幾個弟兄在后,一串一串牽著走。
6.
怨恨;仇隙。
1.出自《國語·周語中》若承命不違,守業不懈,寬於死而遠於憂,則可以上下無隙矣。
2.出自《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
3.出自《代貧賤苦愁行》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
4.出自《歸田鎖記·李文貞公》惟陳省齋先生夢雷,因此與公有隙,其絕交書中,斥之不遺余力。
7.
缺乏。
1.出自《孫子·謀攻》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8.
連接;鄰近。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下》上谷至遼東北隙烏丸、夫余,東賈真番之利。
9.
壁縫;空隙。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
2.出自《顏氏家訓·兄弟》譬猶居室,一穴則寒之,一隙則涂之,則無頹毀之慮。
3.出自《酬吳仲庶小園之句》詩花影隙中看裊裊,車音墻外聽轔轔。
4.出自《聊齋志異·元少先生》自門隙目注之,見一王者坐殿上,階下劍樹刀山,皆冥中事。
10.
引申為離間的話。
1.出自《桯史·袁孚論》自是纖人知譖之不行,亦無復投隙者。
1.從旁阻撓。
1.詳察;遍覽。
2.猶輕視。
1.古代音韻學術語。與"正紐"相對。謂聲母相同﹑韻母相近而聲調不一的字。參見"正紐"。
2.舊詩八病之一。
1.亦作"旁牌"。
2.古代的防御武器。性質同盾。木質﹐以皮革裹束。有長﹑圓二種﹐步兵用長形,騎兵用圓形。
1.見"旁排"。
1.旁邊。
1.強壯有力貌。
1.在正文旁邊寫評語。
1.見"旁薄"。
1.妾。
1.亦作"旁杘"。
2.旁系親屬的喪服。
1.烏藥的別名。樹生似茶﹐高丈余。色黑。根﹑葉皆有香氣。其葉狀似鳑魮鯽魚﹐故俗呼為鳑魮樹。方音訛誤為旁其。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烏藥》。
1.偏騎﹐在側翼作戰的騎兵。
1.普遍沾被。
1.猶旁敲側擊。
比喻不從正面直接說明,而從側面曲折隱晦地表達他制造謠言,旁敲側擊,含沙射影,有意詆毀我,真是太可惡了。
1.旁系親屬。
1.四處征求;廣泛搜求。
1.多方搜求﹐廣泛考證。
1.從邊門出入。
1.他人﹐別人。
2.旁邊的人。
1.其他收入。
1.雖有人在側而視若無睹。形容自行其事﹐不顧別人的態度或反應。
2.形容高傲﹐不把人放在眼里。
1.古時謂旁系親屬的喪服以親疏遠近不同而依次減等。
1.鄰舍﹐鄰居。
1.猶四射。
1.廣生。
2.旁邊生長。
3.佛教語。指畜生。謂獸畜昆蟲﹐皆是業輪惡趣﹐非人天之正道﹐故稱。一說﹐畜生橫行﹐故曰旁生。
1.見"旁生魄"。
1.亦作"旁生霸"。
2.舊歷每月十六日的月相。亦借指農歷每月十六日。
1.別的宮廷。
1.猶言橫向學習。
1.廣施。
1.在旁侍候。
1.環視;側視。
1.側屋。
1.廣泛收羅。
1.廣泛收集采納。
1.猶傳說。
1.見"旁死魄"。
1.亦作"旁死霸"。
2.農歷每月初二的月相。亦借指農歷每月初二。
1.謂訴訟涉及他人。
1.亦作"旁搜"。
2.廣泛搜求。
1.見"旁搜博采"。
1.廣泛搜集﹐遠承古人。
1.彩紋石?!稘h書.司馬相如傳上》"珉玉旁唐﹐玢豳文磷。"顏師古注"旁唐﹐文石也。'唐'字本作'碭'。言珉玉及石并玢豳也。"一說磅礴﹐廣大。
1.謂警覺而四顧。剔﹐通"惕"。
1.環顧。
2.側望。
1.在旁邊聽。
2.謂列席會議。
3.非正式地跟班聽課。
1.會議的非正式參加者的席位。
1.遍通;廣泛通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