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抵觸,沖突,不順從,違背。
1.
逢。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重華不可牾兮,孰知余之從容!
2.
違逆,不順從。
1.出自《易林·訟之巽》行觸大忌,與司命牾。
2.出自《漢書·酷吏傳·嚴延年》大姓西高氏、東高氏,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與牾。
3.出自《資治通鑒·漢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仰屋竊嘆,莫不知其多冤,無敢牾陛下言者。
4.出自《沈藎》而藎負性尤奇絕,不能受人牾,有牾之者,輒奮拳毆之。
1.晦澀不暢。
1.變為昏暗之色。亦指暗色。
1.暗淡而虧缺。
1.指姓名不見于史傳的人士。
〈書〉從農歷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也指從天黑到天明。
1.夜讀。
1.隱晦與虛假。
1.謂隱伏與顯達。
1.夜晚與天明。
1.隱藏本心。
1.猶湮沒。
1.猶養晦。謂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1.昏夜;黑夜。
2.晦日之夜。
1.謂晏寢過度。
1.所存無幾。
1.晦澀不通。
1.茂密的荒草。
1.謂憑個人好惡﹐不符事實地編寫史書。
1.雜草。
1.雜草;惡草。
1.污染。
1.又臟又臭。
2.指不潔之物。
1.穢惡之行;淫亂的行為。
2.謂自污濁其行。
1.謂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1.污辱;輕慢。
1.污濁;淫亂。
1.邪惡;污濁。
1.污濁。比喻過失﹑缺點。
1.古時東夷國名。
1.荒蕪;雜草叢生。
1.雜草叢生。
1.茅坑;廁所。
2.污濁;骯臟。
1.猶貪污。
1.舊時僧人所誦以為能消災解厄的一種咒語。
1.不潔之病;惡病。
1.猶鄙賤。
1.猶粗濫﹐不精細。
1.謂俗事牽累。
1.辱罵。
1.謂品行污濁或廉潔。
1.猶言道德敗壞。
1.猶猥瑣。
1.惡毒咒罵。
1.污辱輕慢。
1.雜草;惡草。
1.不整潔的毛。
1.即穢貉。
1.佛教語。指凡人的肉身。
1.見"穢慝"。
難聞的氣味;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