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穢慝"。
1.紅色的鞋。古代貴顯者所穿。
2.借指貴顯者。
3.見"朱履客"。
1.《史記》載春申君門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因以稱權(quán)貴的門客為"朱履客"。朱,通"珠"。
1.指夏季。
1.唐四品五品官服用朱,六品以下用綠。引申為作官。
2.謂選任官員。
1.即朱鳥。
1.古代王侯顯貴所乘的車子。因用朱紅漆輪,故稱。
2.借指祿至二千石之官。
1.紅漆車輪,彩繪車轂。古代顯貴者乘的車子。
1.紅漆的窗格子。唐李賀《過華清宮》詩"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云生朱絡(luò)暗,石斷紫錢斜。"葉蔥奇注"《方言》'絡(luò)謂之格。'朱絡(luò)即朱漆的窗格。"一說,為掛在屋檐下防鳥雀的紅色網(wǎng)絡(luò)。
1.指漢朱買臣和司馬相如。
1.紅色的帷幕。
1.古代車上的旗飾,用紅色旄牛尾制成。
1.古時駿馬名。
1.紅梅。
1.朱紅色的屋頂。
2.借指帝王宮室和道院﹑廟宇等。
1.紅色屋脊,青綠色的琉璃瓦。借指華麗的建筑。
1.紅色的蜜。
1.夏季。
2.指立夏節(jié)。
3.太陽。
4.指傳說中的火神祝融。
5.漢郊祀歌名。 6.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輝真之洞天"。在廣東羅浮山。 7.指明朝。明朝皇帝姓朱,故稱。
1.立夏節(jié)『代皇帝于立夏日迎夏神于南郊,唱《朱明》歌,故稱。
1.指南方。
1.朱筆和墨筆。用于書籍的批點或編撰,以便省覽。
2.古代官府文書用朱﹑墨兩色,因用作公文的代稱。
3.用朱砂制成的墨。
1.朱筆和墨筆兼用的稿本。
2.紅黑兩色套印的書本。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套印本是蒙古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湖北江陵資福寺刻的無聞和尚《金剛經(jīng)注》,用紅色印經(jīng)文和圈,用黑色印注。沿至明末,吳興閔齊伋﹑凌蒙初兩家所刊諸書,盛用兩色套印,墨印正文,朱印評點。
1.指處理文案用的朱筆與墨筆。
1.木名。
2.紅色刑杖。
1.朱筆寫的題目。
1.指用朱砂調(diào)制的丸藥。舊俗于歲除服用,謂可祛邪。
1.古代帝﹑后乘的車子。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總稱。七宿相聯(lián)呈鳥形;朱色象火,南方屬火,故名。
2.古代軍事家按天文四宮布列前后左右軍陣,軍旗畫四種圖形為標識,前方的叫朱鳥。
3.南方之神。
4.宮殿名。
5.鳥名。傳說中的鸞鳥。 6.鳥名。鳳。 7.鳥名。雁。 8.道教語。指舌頭。
1.同"朱鳥牖"。
1.畫有朱鳥的旗幟。古代用以表識官號。
1.漢宮門名。
羅馬神話中的天后。即希臘神話中的赫拉。
1.紅漆盤子。
1.紅色的旌旗。
1.用朱筆寫的批語。清代,皇帝用朱筆在奏章上所作的批示。
2.用朱筆寫的批語。評校書籍時用朱筆寫在書頁上的批語。
1.清制,內(nèi)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筆批示,以示出于親筆。《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十一》有《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朱批"﹑"朱諭"。
1.見"朱筆官票"。
1.朱筆寫的評語﹑批注。
1.紅漆。
1.猶朱輪。軝,車轂。
1.紅旗。多指戰(zhàn)旗。
1.謂胭脂鉛粉。
2.繪畫的紅白顏料。
1.紅色竹簽。舊時官府交付差役拘捕犯人的憑證。
1.紅色的尾端。
1.紅線。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的總稱。
2.指畫有朱雀圖形的軍旗。
3.古代傳說中的祥瑞動物,"四靈"之一。
4.南方神名。
1.見"朱雀桁"。
1.亦稱"朱雀航"。
2.六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南城門朱雀門外的浮橋,橫跨秦淮河上。三國吳時稱南津橋,晉改名朱雀桁。桁為連船而成,長九十步,廣六丈。因在臺城南,又稱"南航"。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此為最大,又稱"大航"。
1.六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南城門。始建于晉成帝成康二年。門上有兩銅雀,因名。
1.即朱雀桁。東晉時王導(dǎo)謝安等豪門巨宅多在其附近。
1.即朱鳥牖。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