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唯”。
2.
動詞
〈文〉思考。
3.
助詞
〈書〉語氣助詞。①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希冀或愿望。②用在句首,后面跟時間詞(年、月、日),起加強語氣的作用。
4.
連詞
但是。
1.
思考;思念。
1.出自《詩·大雅·生民》載謀載惟,取蕭祭脂。
2.出自《請追贈郭嘉封邑表》念功惟績,恩隆后嗣。
3.出自《與王慶源書》人生悲樂過眼如夢幻,不足追惟,以時自娛為上策也。
4.出自《書樂書序后》佚而不思其終,安而不惟其始。
2.
有。
1.出自《書·酒誥》我聞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
2.出自《禮記·緇衣》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3.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4.出自《〈八識略驗〉敘》性一而已,相惟百千。
3.
為;是。
1.出自《書·禹貢》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
2.出自《自祭文》歲惟丁卯,律中無射。
3.出自《罵尸蟲文》世皆禍之,則惟汝類。
4.出自《潛書·遠諫》君惟有道,雖恒才常法,可以為治;君惟不道,雖有大賢良法,亦以成亂。
4.
聽從;隨從。
1.出自《晏子春秋·諫上五》寡人請奉齊國之粟米財貨,委之百姓,多寡輕重,惟夫子之令。
2.出自《送李愿歸盤谷序》起居無時,惟適之安。
5.
愿,希望。
1.出自《史記·刺客列傳》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惟荊卿留意焉。
2.出自《新唐書·苗晉卿傳》惟陛下順變以幸萬國。
3.出自《英烈傳》若草庵見毀一節,成功之后,萬惟留心。
6.
副詞。相當于“只有”、“只是”。也作“唯”、“維”。
1.出自《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2.出自《文心雕龍·論說》逮江左群談,惟玄是務。
3.出自《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詩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4.出自《桃花扇·罵筵》老師相是不喜奉承的,晚生惟有心悅誠服而已。
5.出自《中共中央關于西藏工作方針的指示》我們惟靠兩條基本政策,爭取群眾,使自己立于不敗。
7.
連詞。也作“唯”、“維”。表示并列關系。相當于“與”、“和”。
1.出自《書·禹貢》齒、革、羽、毛惟木。
2.出自《奏申虔州賊首奏》山寨賊首羅誠等二百余人,見拘管在寨未審,令臣一面處置,惟復申解朝廷,伏望圣慈速賜指揮,以憑遵稟施行。
8.
連詞。也作“唯”、“維”。表示順承關系。相當于“則”。
1.出自《書·盤庚中》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9.
連詞。也作“唯”、“維”。表示讓步關系。相當于“即使”、“雖然”。
1.出自《易·屯》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2.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
10.
介詞。也作“唯”、“維”。相當于“以”、“由于”。
1.出自《書·盤庚中》亦惟女故,以丕從厥志。
2.出自《水經注·清水》惟其才也,釋而用之。
3.出自《相制三》不惟其文惟其實,不惟其位惟其人。
4.出自《甌北詩話·查初白詩》正惟作詩之多,則其中甘苦曲折無不經歷。
11.
助詞。也作“唯”、“維”。用于句首。
1.出自《書·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惟士無田,則亦不祭。
3.出自《文選·郭璞〈江賦〉》惟岷山之導江,初發源乎濫觴。
12.
助詞。也作“唯”、“維”。用于句中以調整音節。
1.出自《書·召誥》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
2.出自《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廊廟惟清,俊乂是延。
13.
水名。通“濰”。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惟甾其道。
14.
通“帷”。
1.出自《呂氏春秋·慎行》及饗日,惟門左右而置甲兵焉。
15.
姓。宋有惟官方,南安知縣。見《續通志·氏族六》。
1.出自《續通志·氏族六》惟,見姓苑。后魏桓皇后惟氏。
1.增加;提高。
反映社會現象在時間上的增長程度的相對數。用百分率或倍數表示。計算公式為增長速度=報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或×100%)
1.見"增長主"。
1.亦稱增長天王。佛教所說四大天王中南方天王之名。
1.以樹枝筑巢。增,同"檌",上古時聚柴薪造的住處。
2.指枝條搭成的巢。
1.見"增城"。
2.補充完善。
1.亦作"增成"。
2.漢宮名。
1.增加,擴大。
1.增補和修訂。多用于書籍﹑著作。
1.增加,加多。
1.增強防守。
1.增加俸祿。奉,通"俸"。
1.增長幅度。
1.增加高度。
1.層疊的宮殿。
1.高聳的建筑。
1.增加光彩。
1.增加,擴大。
2.指增生。
1.即增生。
1.增添光輝。
2.謂使增光輝。
1.增添,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多。
1.增加并促進。
1.加重;增多。
1.報刊逢紀念日或有某種需要時增加的篇幅或另出的冊子。
1.增加,累積。
1.加壽;年齡增加。
1.增加;增進;加強。
1.指銀河。
1.更加悲傷。
1.添設;增添。
1.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明代生員都有月廩,并有一定名額,稱廩膳生員◇又于正額之外,增加名額,稱為增廣生員。簡稱"增生",無月米,地位次于廩生。見《明史.選舉志一》。清沿襲明制。
2.生物體某一部分組織的細胞數目增加,體積擴大。例如皮膚經常受摩擦,上皮和結締組織變厚。
1.增補修飾。
1.高飛。
1.增加收入,節約開支。
1.野草叢生的洼地。
1.增加或減少。多指文字上的修改。
1.添加;加多。
1.增加﹑擴充。
1.謂增多人丁。
1.更加悲傷。
1.增加羨馀。
1.增加盈余。
1.增加人力﹑物力來支援(多用于軍事)。
1.眾多貌。
以生產經營收入中的新增價值為對象而課征的一種流轉稅。通常有兩種計稅方法(1)收入扣除法,即以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的收入減去各項應扣除的外購部分后的金額,乘以規定的稅率計得;(2)稅額扣除法,即按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的收入乘以稅率所計算的當期銷項稅額,扣除按當期各項購入的材料物資計算的進項稅額,計得其應納稅額。中國現行的增值稅,即按稅額扣除法計算。
1.繁衍;增加。
2.猶增生。參見"增生"。
1.增俸;升官。
1.增添,添設。
1.加重;增強。
1.猶添磚加瓦。比喻做一些工作,盡一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