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魍魎”,傳說山林中的一種怪物。
1.
見“魍魎”。古代傳說中的山川精怪;鬼怪。參見“罔兩”、“蝄蜽”、“魑魅魍魎”。
1.出自《孔子家語·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魎。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鵂鹠歲久能人語,魍魎山深每晝行。
3.出自《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煙氛藹崷崒,魍魎森慘戚。
2.
見“魍魎”。疫神。傳說顓頊之子所化。
1.出自《獨斷》帝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為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為魍魎;其一者居人宮室樞隅處,善驚小兒。
2.出自《搜神記》昔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
3.
見“魍魎”。影子外層的淡影,光的衍射物。
1.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恐魍魎之責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4.
見“魍魎”。恍惚;迷茫無所依貌。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其行蹎蹎,其視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1.為害。
1.謂為柱石重臣〔,楨干。
1.謂徇私偏好。
1.謂裝出和氣﹑嚴厲各種面目,來解決紛爭。
1.作亂;叛亂。
2.指妖物作怪。
3.任性胡為。
1.《詩.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后因以"作合"指男女結成夫婦。
2.引申指做媒。
1.指橫行不法。
1.長出花蕾;開花。
1.繪畫。
1.舊謂荒年將至,百姓飯量增大的現象。
1.舉行會盟。
2.指各種聚會。
1.教誨;訓導。
1.打諢。開玩笑。
1.為生;過日子。
2.干活。
1.用火;燃火。
1.指言行舉止。作,行;稽,止。
1.從速;盡快。
1.謀劃;考慮。
2.謂出主意,設法。
1.亦作"作妓"。
2.謂表演歌舞或演奏音樂。
1.見"作伎"。
1.治家,理家。
2.節儉。猶言做人家。
3.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
4.佛教禪宗對善用機鋒者之稱。
5.行家;高手。
1.行家所作的樂府詩歌。
1.指模擬工巧而缺乏創造的匠人氣息。
1.估核價格。
1.指言行舉止不真誠,不真實。
2.制造假的,冒充真的;真的里頭攙假的;好的里頭攙壞的。
1.謂為別人操勞忙碌。
1.謂白白替別人操勞,自己卻無所得。語本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見"作奸"。
為非作歹,違犯法紀作奸犯科者,一律嚴懲。
1.作奸犯科。
1.蠶老結繭。
2.比喻出仕。
3.比喻婦女懷孕生育。
蠶老后吐絲結繭,將自己包在其中。喻人做事自陷困境自以為是的行動,導致了他作繭自縛。
1.顯現;出現。
1.作為機械加工對象的零件。多指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的零件。也叫工件或制件。
1.成為強者。謂奮發稱雄。
摧殘;糟踏作踐人|作踐狼藉|被人作踐。
1.謂兩情歡愛。
1.形容故作嬌態。
1.謂從中牽線聯絡。
1.謂解救百姓。
1.從速,火急。
1.用力;使勁。
1.作梗,為難。
2.作耍,開玩笑。
1.工具;器械。
2.指刑具。
1.勞作勤苦。
2.戲弄,開玩笑。
3.表演戲術。
1.指擔任一郡長官,治理地方。
1.制定法規。
1.謂寄居異地。
2.作客商。
3.去別人處做客人。
1.耕作辛苦。
2.感到痛苦。謂難受。
1.猶言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