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見“蹉跎”。荒廢時間;虛度光陰。
1.
背負。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曹伯明錯勘贓記》伯明道:“娘子,我和你合該發跡。才走到五里頭,見雪大沒客來,走回來,被這包袱絆一交,起來叫人時,沒人來往,我只得跎回和你受用。”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文若虛﹞遂脫下兩只裹腳接了,穿在龜殼中間,打個扣兒,拖了便走。走至船邊,船上人見他這等模樣,都笑道:“文先生那里又跎了纖來?”
2.
駝背;傴僂。
1.出自《牡丹亭·言懷》橐駝遺下一個跎孫。也跟隨我廣州種樹,相依過活。
2.出自《雙雄記·公庭初枉》一介微民,年荒家又貧,兒啼女哭餓斷脊梁筋,腰跎背曲,老病誰憐憫。
3.
見“跎蹉”。蹉跎;光陰虛度。
1.出自《意大利建國三杰傳》以龍拿虎擲之加里波的,一旦投閑置散于故鄉萬里之外,攬鏡華發,據鞍髀肉,跎蹉歲月,何以為情。
1.猶并肩。
1.猶匯集。
1.并駕而馳。
1.謂牙齒重疊。
1.并列矗立。
1.猶駢文。
1.連比錯雜。
1.猶重疊。
1.連綿重疊。
1.繁多。
1.形容眾多。
1.雙萼;并蒂。跗,同"柎"。
1.猶重復。
1.指漢代以后向駢文方向發展的賦。
1.謂脅骨相連。
1.二骨相連。
1.謂兩車并行。
1.猶合并。
1.猶深厚。
1.并列化生。
1.湊集;聚會。
1.并肩,肩挨著肩。
2.形容繁茂眾多。
3.比喻行動一致,共同努力。
1.形容人多擁擠。
1.同"駢肩累跡"。
1.同"駢肩累跡"。
1.并排連接。
1.并排行進。
1.湊集;聚會。
1.二牲;兩條牛。
1.并排而立。
1.見"駢儷"。
1.亦作"駢麗"。
2.對偶藻飾之辭。
3.指駢體文。
1.見"駢鄰"。
1.重疊連接。
1.駢比排列。
1.亦作"駢憐"。
2.猶比鄰。《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柏至﹐以駢憐從起昌邑。"司馬貞索隱"憐﹑鄰聲相近。駢鄰﹐猶比鄰也。"一說,謂并兩騎為軍翼。
1.一并被殺。
1.駢比羅列。
1.指二馬并駕的車。
2.二馬并行。
1.牽扯枝蔓。
1.一戶挨一戶。形容人多。
1.形容為數眾多。
1.見"駢拇枝指"。
1.《莊子.駢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成玄英疏"駢,合也,大也,謂足大拇指與第二指相連合為一指也;枝指者,謂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后以比喻多馀無用之物。
2.形容重疊并連的物體。
1.指對偶。
1.繁盛貌。
2.聯綴并行貌。
1.接連貌。
1.并列而生。
1.駢接盛多。
1.堆聚的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