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道路。
2.
名詞
(Tú)姓。
3.
名詞
喻指方面或范圍。
4.
名詞
門路。
1.
道路。
1.出自《管子·中匡》鮑叔、隰朋趨而出,及管仲於途。
2.出自《上林賦》道盡途殫,回車而還。
3.出自《搜神秘覽》途中遇大雨,憩於屋下。
4.出自《茶香室叢鈔·張小舍》按張小舍,一捕盜之人,而亦以成名后世,何途無人才乎?
5.出自《水調歌頭·游泳》詞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2.
途徑;路子。多用于比喻。
1.出自《鹽鐵論·本議》古之立國家者,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
2.出自《三國志·蜀志·彭羕傳》偃息於仁義之途,恬淡於浩然之域。
3.出自《儒林外史》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
4.出自《書信集·致韋素園》未名社的事,我以為有兩途:(1)專印譯、著書;(2)兼出期刊。
3.
仕途,官吏晉升之路。
1.出自《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年少得途未要忙,時清諫疏尤宜罕。
2.出自《寄吳士矩端公五十韻》時輩多得途,親朋屢相敕。
3.出自《舊京瑣記·考試》凡以別途進者限制極嚴,差缺升途皆無望也。
4.
體系;門類。
1.出自《古學出于官守論》上古之時,政治、學術、宗教合于一途,其法咸備于明堂。
5.
追擊,鎮壓。參見“途衆”。
1.出自《中國史稿》在卜辭中,記載著商王曾經不止一次地親自出馬鎮壓奴隸的暴動,叫作“途眾”。途字有追擊、鎮壓的意思。
1.傾斜。
1.帽名。
1.靠著船槳。指泛舟。
2.把船槳擱置一邊。謂停止航行。
1.謂怪僻而不合于世俗的人。
1.謂依靠別人生活。
1.倚重信任。
1.謂和著瑟聲。
1.謂傾斜。
1.即萻甫。古時視為瑞草。
1.把身子靠在某一物體上。
1.依照歌曲的聲律節奏。
2.指按譜填詞。
1.聳立的石頭。
2.靠在石上。
1.見"倚市門"。
1.僻邪之事。《荀子.榮辱》"飾邪說,文奸言,為倚事。"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三》引此句,云"'倚'為'邪'也",即僻邪。一說謂怪異之事,見王先謙集解。
1.仗著勢力。
1.依靠仗恃。
1.梯子。
2.靠著梯子。
1.靠著天。形容極高。
1.形容極長的劍。語本宋玉《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
1.倚壁而聽。
1.見"倚托"。
1.謂父母倚門望子。
2.依賴敬仰。
3.徙倚悵望。
4.一種蟹類動物。
1.親熱地倚靠在一起。
1.猶側聞,從旁聞知。
1.山勢險峻貌。
1.博士﹑經師的坐席倚于一側,指不設講座,廢棄學術。
1.留連徘徊。
1.奇邪,邪曲。指行為不正的人。
2.謂依托邪僻之事。
1.倚重信任。
1.見"倚佯"。
1.亦作"倚陽"。
2.竹編的粗席,即箆簂。
1.輕盈柔順貌。
1.象聲詞。
1.謂信從異說。
1.靠在柱上。
1.依賴信用。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案此言二人品貌極不相稱◇以"倚玉"謂高攀或親附賢者。
1.形容同女性親熱昵愛。
1.靠著云。形容極高。
1.依賴;依靠;仗恃。
1.依賴。
2.拄著手杖。
1.障子。用蘆葦或秫秸等編成,靠在物體上以作屏障。亦比喻推托或遮掩的借口。
1.見"倚棹"。
1.指馬靠著車轅停步不前。
1.依賴器重。
1.靠在柱子上。
2.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人馮諼客于孟嘗君,左右賤之,食以草具。馮諼倚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命左右食之。有頃,馮諼復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孟嘗君命左右為之駕◇有頃,馮諼又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孟嘗君乃使人給其老母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歌◇因以"倚柱"謂辭家求宦,不能侍親于膝下。
3.倚靠的柱子。多比喻支持者。
1.拄著竹杖。
1.靠在行裝上,謂整裝待發。多用于告別信柬中。
1.亦作"倚著"。
2.依靠;依附。
1.即椅子。椅,宋以前多寫作"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