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棍棒;拐杖。
2.
名詞
梃子。
3.
名詞
(~兒)〈方〉花梗。
1.
植物的干、莖。
1.出自《說文·木部》梃,一枚也。
2.出自《遁翁隨筆》上古無墨,惟竹梃點漆而書。
2.
棍棒。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2.出自《封建論》負鋤梃謫戍之徒,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群。
3.出自《夷堅乙志·袁州獄》越二日,黃衣人持梃押二縣吏來追院中二吏。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於是夜夜荷梃執繩,潛行墟墓間,如獵者之伺狐兔。
3.
指門框、窗框或門扇、窗扇兩側直立的邊框。如門梃、窗梃。亦指器物的圓柱形柄把。參見“梃子”。
1.出自《十八列火車》用螺絲搬子代替螺絲梃子?沒有螺絲帽子擰住,它不滑下來嗎?
4.
竿狀物的計量單位。
1.出自《魏書·李孝伯傳》義恭獻皮袴褶一具,駿奉酒二器、甘蔗百梃。
2.出自《藍田縣丞廳壁記》庭有老槐四行,南墻巨竹千梃。
3.出自《長沙華興會》劉揆一代表會長黃軫,親給馬以長槍二十梃,手槍四十梃,馬四十匹。
1.悅目。
1.游樂。
1.和妻子兒女玩樂。
1.使父母歡樂。
1.使心情愉悅。
2.抒發情懷。
1.使人歡樂。
2.歌舞藝人。
1.使心神歡樂。
1.陪伴侍候使之歡樂。
1.歡樂適意。
1.如犬馬等供人玩樂之獸。
1.歡樂地交談。
1.亦作"娛耫"。
2.玩樂。
1.娛樂安慰。
1.歡度夜晚。
1.戲樂。
1.消遣嬉戲。
1.亦作"娛戲"。
2.娛樂游戲。
1.見"娛戲"。
1.歡笑和悅。
1.使心情愉快。
1.戲謔取樂。
1.亦作"娛逸"。
2.逸樂。
1.歡悅。
1.見"娛佚"。
1.使心情愉悅。
1.歡樂優游。
1.排遣憂愁。
1.亦作"娛游"。
2.猶游樂。
1.猶助興。
1.歡樂貌。
1.謂使他人或自己歡樂。
1.見"娛玩"。
1.寄托高尚的志向。
1.縱情娛樂。
1.奉承和毀謗。
1.奉承諂媚。
1.諂諛之臣。
1.見"諛辭"。
1.亦作"諛詞"。
2.諂媚的言辭﹔奉承話。
1.阿諛夸誕。
1.阿諛逢迎。
1.諂笑。
1.奉承贊美。
1.亦作"?媚"。
2.奉承獻媚。
1.唐李商隱《劉叉》﹕"后以爭語不能下諸公﹐因持愈(韓愈)金數斤去﹐曰﹕'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韓愈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辭◇謂為人作墓志而稱譽不實為"諛墓"。
1.奉承獻媚。
2.指奉承獻媚的人。
1.諂諛巧偽。
1.諂媚的儒生。
1.指巧言諂諛之人。
1.對人有溢美之辭的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