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止住,中止不動。
2.
動詞
停留。
3.
量詞
(~兒)〈口〉總數分成幾等份,其中一份叫一停兒。
4.
動詞
停放;停泊。
5.
動詞
停當。妥當。
6.
名詞
(Tíng)姓。
1.
停止。
1.出自《莊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2.出自《論衡·狀留》且圓物投之于地,東西南北,無之不可,策杖叩動,才微輒停。
3.出自《三星行》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
4.出自《長春宮》詩夜宿仙人館,晨聞鳳吹停。
5.出自《新兒女英雄續傳》楊英停下來,期待王小龍的回答。
6.出自又如:停辦;停開。
2.
停留;停歇。
1.出自《晉書·良吏傳·鄧攸》攸乃小停,夜中發去。
2.出自《將進酒》詩將進酒,杯莫停。
3.出自《在橋梁工地上》我們兩人同時看見河心的上空,有一只老鷹張著翅膀在半空中一動不動地停著。
3.
停滯;滯留。
1.出自《梁書·武帝紀上》可通檢尚書眾曹,東昏時諸諍訟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時施行者,精加訊辨,依事議奏。
2.出自《秦淮雪中集木公識漁亭送相初之揚州》詩北風十日雪,江皋停旅人。
4.
停放。
1.出自《歲暮夜長病中燈下聞盧尹夜宴以詩戲之且為來日張本也》當君秉燭銜杯夜,是我停燈服藥時。
2.出自《神奴兒》我與你種著火,停著殘燈。
3.出自《銅墻鐵壁》石得富站在陣地邊沿上,指給他們……停牲口的地場。
5.
留居;居住。
1.出自《南史·侯安都傳》尋起復本官,贈其父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拜其母為清遠國太夫人。母固求停鄉里。
2.出自《答張徹》詩浚郊避兵亂,睢岸連門停。
6.
貯存;存留。
1.出自《齊民要術·造神曲并酒等》此曲得三年停,陳者彌好。
2.出自《壟上記·惟有一劍》王子喬墓在京陵,戰國時人有盜發之者,都無所見,惟有一劍停在穴中,欲進取之,徑飛上天。
3.出自《后庭花》若有那拿粗挾細踏狗尾的但風聞,這東西一半兒停將一半兒分。
4.出自《茶香室叢鈔·慎火停水》真宗發視,無他言,但有“慎火停水”四字而已。
7.
寬免、饒恕。
1.出自《射訓狐》詩誰謂停奸計尤劇,意欲唐突羲和烏。
8.
免;免官罷職。
1.出自《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藍溪作》詩鳳詔停舍人,魚書除刺史。
9.
妥當。參見“停當”。
1.出自《朱子全書》夫子言文質彬彬,自然停當恰如,不少了些子意思;若子貢文猶質,質猶文,便說得偏了。
2.出自《晉書·庾亮傳》臣等以九月十九日發武昌,以二十四日達夏口,輒簡卒搜乘,停當上道。
3.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凡百事我自和嫂嫂收拾打點……無多時,前后俱收拾停儅。
10.
調和。參見“調停”。
1.出自《潁濱遺老傳下》呂微仲與中書侍郎劉莘老二人尤畏之,皆持兩端為自全計。遂建言欲引用其黨,以平舊怨,謂之調亭。
2.出自《茶館》好在,不能真打起來,因為在雙方還沒把打手約齊,已有人出面調停了。
3.出自《一枝花·合箏》套曲佳人嬌和曲,豪客醉彈箏,心與手調停。
11.
均等。
1.出自《敦煌變文集·無常經講經文》才亡三日早安排,送向荒郊看古道。送回來,男女鬧,為分財不停懷懊腦。
2.出自《夢溪筆談·象數一》凡移五十余刻,立冬、立春之景方停。
3.出自《輟耕錄·寫山水訣》礬法:春秋膠礬停,夏日膠多礬少,冬天礬多膠少。
12.
成數。總數分成幾部分,其中一部分叫一停。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眾僧三百余人,比及扣寺門,十停兒死了七八。
2.出自《哨遍·思鄉》套曲見新人百倍增千倍,問故友十停無九停。
3.出自《三國演義》三停人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溝壑,一停跟隨曹操。
4.出自《輝縣好地方》詩七停的山嶺丘陵,三停的堿地沙源。
13.
通“亭”。行人停留宿食的處所。參見“停傳”、“停落”。
1.出自《藝文類聚》俾夜作晝,星言夙駕,送往迎來,停傳常滿。
2.出自《鹽鐵論·授時》田疇赤地,而停落成市,發春而后,懸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勸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謂也。
14.
通“亭”。邊地崗亭。參見“停障”。
1.出自《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詩苜蓿峰前盡停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15.
通“亭”。撫育。參見“停育”、“停毒”。
1.出自《謝給藥啟》一物之微,遂留停育,名醫上藥,爰自城府。
2.出自《香囊記·看策》真是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以致四時成歲,停毒之功存。
16.
通“亭”。聳立。
1.出自《商山臨路有孤松往來斫以為明好事者憐之編竹成援遂其生植感而賦詩》孤松停翠蓋,托根臨廣路。
17.
通“亭”。正值。參見“停午”。
1.出自《水經注·江水二》﹝三峽﹞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2.出自《庖煙》詩濕薪燒盡日停午,試問霏霏何處浮。
3.出自《茶余客話》嘗試保和殿,未停午,眾方執筆著想,聞有投卷者。
18.
指積聚。
1.出自《太原王公神道碑銘》秩秩而積,涵涵而停。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