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鷤?”。亦作“鷤鴂”。鳥名。即杜鵑。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徒恐鷤?之將鳴兮,顧先百草為不芳!
2.出自《次韻文潛同游王舍人園》常恐鷤?鳴,百草為不芳。
3.出自《告咎文》鴟鸮鷤?不敢鳴兮,鳳凰昭其文章。
1.炎赤貌。
1.指寒食節禁火之后。
2.火燒之后。
(~兒)①燒火的火力大小和時間長短燒窯煉鐵都要看~ㄧ她炒的菜,作料和~都很到家。②比喻修養程度的深淺他的書法到~了。③比喻緊要的時機這兒正缺人,你來得正是~。
1.猶氣呼呼。形容發怒時呼吸急促的樣子。
1.赤狐的通稱。產于我國東北等地。
1.赤蜻蜓的別名。
1.形似葫蘆,內裝火藥的引火戰具。
內燃機上的點火裝置,形狀像塞子,裝在汽缸蓋上,通過高壓電時能產生火花,使汽缸里的燃料爆發。有的地區叫電嘴。
1.見"火花"。
用石棉織成的布,能耐火。
1.火災。
1.見"火浣布"。
1.謂火攻時,當更用火助之。
2.指一伙一伙的人。
3.形容極熱。
1.猶言豐富多采。
1.駝鳥的古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四.駝鳥》。
2.吐綬雞的通稱。
1.焚毀敵方的儲備。
形容非常焦急聽說發生了事故,他心里~的。
1.常綠灌木,枝尖有刺,葉子橢圓形或倒披針形,花白色,果實球形,鮮紅色,味甜稍澀,可以吃或用來釀酒,根皮可提取栲膠。
1.即伙計。
1.《火記》為古之丹書,專述火候功用,后因用以指煉丹的火候。
1.煮熟的食物。
1.見"火筴"。
1.伙計。
2.以處理尸體為職業的人。
1.明代戶籍制度的單位。亦指戶甲之長。
1.氫氧化鈉的通稱。
1.心星出現。
1.置有火攻裝備的戰船。
1.見"火鏡"。
利用反沖力推進的飛行器,速度很快,用來運載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也可以裝上彈頭制成導彈。
用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飛機。飛機上的火箭發動機完全依靠自身攜帶的燃料劑和氧化劑工作,能在大氣外層空間快速飛行。多用于航空和宇航的試驗和研究,因而被人們稱為火箭試驗研究機”。
利用火箭的反沖力把炮彈發射出去的一種火炮。有多管式、滑軌式等。
由艦艇發射,經火箭空中助飛到預定點入水,自動搜索、跟蹤和攻擊潛艇的魚雷〗程遠,航速高,破壞威力大,兼有魚雷和導彈的優點。
1.火星芒角。
1.殘余的火種。
1.指南方炎熱的邊區。
1.即火把節。
1.佛教語。壞劫中的"大三災"之一。謂劫火洞燒,直至光音天。
1.比喻權勢消失。
1.火雖燒完,柴卻留傳下來。比喻思想﹑學術﹑技藝等世代相傳。
1.火的余燼。
1.防火的禁令。
2.指寒食禁火。
1.太陽。
2.鳳凰。
3.茯苓。
1.古寶劍名。
指能噴出天然氣的井。
1.指日影。
指凸透鏡(因為可以用來取火)。
1.即火居道士。
不出家,可娶妻的道士。
火把~接力賽。
1.原為佛教語。指火聚地獄(烈火聚集的地獄)。
2.泛指聚集的猛火。
3.古指軍隊的集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