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大水彌漫。
1.
大水彌漫。
1.出自《漢書·萬石君傳》間者,河水滔陸,泛濫十余郡。
2.出自《悲滕城》詩吁嗟龍伯何不仁,大水湯湯滔吾民。
2.
引申為大貌。參見“滔土”。
1.出自《淮南子·精神訓》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
2.出自《世說新語·夙惠》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清言
3.
激蕩;振蕩。
1.出自《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2.出自《聲無哀樂論》又古人慎靡靡之風,抑滔耳之聲。
4.
傲慢。
1.出自《詩·大雅·蕩》天降滔德,女興是力。
2.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士不濫,官不滔。
3.出自《漢書·敘傳上》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謠。
5.
涌聚;趨赴。一說同“搯”。
1.出自《莊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2.出自《吊屈原文》窮與達固不渝兮,夫唯服道以守義。矧先生之悃愊兮,滔大故而不貳。
3.出自《積微居讀書記·莊子拾遺·田子方》“滔”當讀為“掏”,《說文》十二篇上手部云:“掏,捾也。”《廣雅·釋詁二》云:“掏,抒也。”此言夫子并無盛物之器而民抒挹于其前而不自知也……疏釋“器”為“爵位”,釋“滔”為“蹈聚”,并非是。
6.
同“謟”。疑惑。
1.出自《左傳·哀公十七年》子高曰:“天命不謟。”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天命不滔,疇敢以渝。
7.
東方之風。參見“八風”。見“滔風”。
1.出自《呂氏春秋·有始》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
1.鄙陋低劣。
1.指平民婦女。
1.謙詞。謂鄙淺的度量和氣概。
1.指屬國。
1.粗野強悍。
1.謙稱自己的心愿,心意。
1.鄙陋濁穢。
1.謙稱自己的計謀策略。
1.小戶人家,地位低微的人家。
1.儉樸。
1.謙稱自己的見解。
1.卑微下賤。有時用作謙詞。
2.指卑微下賤的人。
3.鄙視,輕視。
1.見"鄙淺"。
1.謙稱自己向對方的進言。
1.邊境。
1.謙稱個人情況。
1.謂粗制濫造。
1.世俗的煩累。
〈書〉①鄙俗。②過分吝嗇。
1.見"鄙吝"。
1.鄙俗的人。
見識淺薄~無知ㄧ學識~。
1.鄉里百姓。
1.輕視忽略。
1.輕浮,不莊重。嫚,通"慢"。
1.輕視怠慢。
1.鄙陋昏昧。
1.鄙俚柔弱。
1.鄙陋謬誤。多用作謙辭。
1.淺陋謬誤。
1.鄙野遲鈍。
1.淺陋巧詐。
1.貪鄙暴虐。
1.見"鄙樸"。
看不起;厭惡她~那種矯揉造作的演唱作風。
1.凡庸之器物。
1.亦作"鄙俴"。
2.鄙陋淺薄。
1.鄙賤之軀。用以謙稱自身。
1.淺陋而蕪雜。用指文辭。
1.拘執﹑不達事理的儒生。
1.淺薄低能。
1.鄙野閉塞。
1.鄙野閉塞。
2.粗俗,缺少文采。
1.小氣;吝嗇。
1.鄉野儒生。
2.學生的自謙之稱。
1.謙稱自己的見識。
1.周制,王城郊外四鄙之地,十里設"廬",供行人飲食,稱"鄙食"。
1.淺陋卑下的人。
輕視;看不起他向來~那些幫閑文人。
粗俗;庸俗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