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財。參見“貪人”。
1.出自《說文·貝部》貪,欲物也。
2.出自《新昌里》詩近貧日益廉,近富日益貪。以此當自警,慎勿信邪讒。
2.
納贓受賄;貪污。參見“貪枉”。
1.出自《宋史·度宗紀》﹝咸淳二年﹞十二月丁丑,申嚴戢貪之令。
2.出自《見只編》錢懋谷先生嘗言吳南溪方伯生平潔介,嫉貪如讎。
3.
求無滿足。
1.出自《呂氏春秋·慎大》桀為無道,暴戾頑貪。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
4.
貪圖;片面追求。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今納夏姬,貪其色也。
2.出自《夜半舟發丹陽》詩舟子貪風順,開帆半夜行。
3.出自《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腦子里裝的東西不對頭,革命意志就可能衰退,就會貪安逸,圖享受。
5.
欲;希望。
1.出自《詩·大雅·桑柔》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2.出自《姜楚公畫角鷹歌》觀者貪愁掣臂飛,畫師不是無心學。
6.
通“探”。取;探求。參見“貪禍”、“貪情”。
1.出自《釋名·釋言語》貪,探也,探入他分也。
1.同巷的人,鄰里。
1.古禮居天子﹑諸侯喪必停市,而在里巷中買賣物品以示憂戚。
1.里巷的道路。
1.在里巷中的議論。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在該變化中,只是物質的物理性質發生了變化,而化學組成和化學性質均無改變。如水蒸發或結冰。
光學的一部分。研究光的本性,光在傳播過程中及與物質相互作用時出現的干涉、衍射、偏振、吸收、散射、色散,以及熒光、磷光、激光、光電效應等現象。包括波動光學和量子光學等內容。
應用熱力學、統計物理學與量子力學等物理學原理與方法研究化學現象和化學反應過程的一門學科。一般包括物質結構、電化學、膠體化學等內容。
量度物質的屬性和描述其運動狀態時所用的各種量值。如量度物體慣性的質量、量度運動的動能等。有統一規定的基本量(如長度、質量和時間等)和由基本量組合而成的導出量(如速度、加速度、動量等)兩大類。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呈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熔點、沸點、密度等。
自然科學的一個基礎部門。研究物質的基本構造和物質運動的最一般規律。在希臘文中,它原意自然”。在古代歐洲,是自然科學的總稱。在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等分別從自然科學中獨立出來以后,物理學的規律和研究方法是其他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按所研究的物質運動形態不同,又可分為許多部門和分支學科。
劇本。瑞士迪倫馬特作于1961年。天才物理學家莫比烏斯發現了一種萬能原理,因擔心軍事大國利用這一原理毀滅人類,便裝瘋住進了瘋人院。東、西兩大國情報機關派人打入瘋人院,企圖竊取資料,而全部資料卻早已被以瑞士大資本家為后臺的瘋人院女院長所竊取。
1.可供使用的物資。
2.遼金元時代的一種雜稅。
3.指負擔這種雜稅的戶。
1.物品,材料。
1.萬物之靈。
1.即屈盧。古代造弓矛的良匠名◇用以稱良弓利矛。
1.眾人的議論,輿論。
1.謂選擇馬匹。
1.物的形貌。
1.物品質量好,價格便宜。
1.傳說中的百物之神。
1.鬼怪。
1.事物的名稱。
2.猶名望。
1.物類的壽命或生命。
2.有生命的物類。
1.萬物的本源。
1.深微貌。物,通"勿"。
1.物件,東西。
1.指所謂物質性的妖氣。
1.器物。
1.物理人情,世情。
2.物的情狀。
3.眾情,民心。
1.物的性能。
1.選用,擢用。
1.事物的本源。
①形狀衢巷棟宇,物色惟舊。②景色;景象新安道中物色佳。③用品;物品所貢物色,盡取之民。④有目的或按標準尋找、挑選物色人才|物色衣料。
1.因同類遭受不幸而感到悲傷。
1.祭祀用的牲物。
1.眾人的師表。
1.雜物。泛指東西。
1.猶物色。訪求結識。
①事情我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②東西不想吃物事,也不曉得餓|去山寨里送物事。
1.事物的趨勢﹑態勢。
1.景物依然,人事已非。
1.當地的習俗。
1.物的形態﹑表象。
2.景物。
3.猶世態。
1.物的本體;器物的形體。
2.由物質構成的﹑占有一定空間的個體。
1.眾人的言論。
1.說明物產分布情況的圖譜或圖表。
1.土地所產的物品。
2.選擇合適的土地。
3.指土地。
世俗之外;世事之外陶淵明泊然物外,故其語言多物外意|超然物外。
1.超塵脫俗的交誼。
1.塵世以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