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抬”的古字。亦作“抬”。
2.
舉;往上托。
1.出自《一切經(jīng)音義》舉振謂之抬。
2.出自《題東林寺虎掊泉》詩爪抬山脈斷,掌托石心拗。
3.出自《滿江紅》詞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3.
指提高物價。
1.出自《舊唐書·食貨志下》惟納榷之時,須節(jié)級加價,商人轉(zhuǎn)抬,必稍較貴。
2.出自《文獻通考·征榷三》〔宋神宗熙寧七年〕以鈔折兌糧草,有虛抬邊糴之患。
4.
指提高身價。
1.出自《茶館》我?您太高抬我啦!
5.
兩人以上合力扛舉。
1.出自《馬墜強出贈同座》詩足傷遭馬墜,腰重倩人抬。
2.出自《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xué)士》荊公命堂候官兩員,將水甕抬進書房。
3.出自《蜜蜂·仇恨》那天是他們把他的大妞兒抬回來的。
4.出自《兒女英雄傳》你把咱們的繩杠也帶來,這得兩個人抬呀!
6.
抬扛。謂爭辯,頂牛。
1.出自《兒女英雄傳》只看孟子合告子兩個人抬了半生的硬杠,抬到后來,也不過一個道得個“食色性也”;一個道得個“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
2.出自《挖塘》這幾年雖有時還抬些謬?yán)恚呀?jīng)好的多了。
7.
掛。
1.出自《西廂記》高抬在衣架上,怕吹了顏色;亂裹在包袱中,恐剉了褶兒。
8.
量詞。兩人合力抬物,一杠稱一抬。
1.出自《贈太子少師兵部尚書楊公傳》〔周順昌〕請告歸籍,止用肩輿一乘,行李兩抬而已。
2.出自《儒林外史》婁府辦齊金銀珠翠首飾……羊酒果品,共是幾十抬。
3.出自《兒女英雄傳》張老同褚一官早帶同這邊派定的家人,把那十六抬妝奩送過去。
1.見"蠅頭小楷"。
1.喻指微小的利益。
1.喻指極細小的字。
1.蒼蠅頭﹐蝸牛角。比喻微小的名利。
1.指像蒼蠅頭一樣細小的字。
1.見"蠅頭微利"。
1.指極小的字。
1.見"蠅頭細字"。
1.謂像蒼蠅一樣營營往來﹐到處飛逐。比喻為追求名利而到處鉆營。語本《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
1.像蠅一樣營營往來﹐像鼠一樣四下窺伺。比喻到處鉆營﹐貪婪無恥。
1.見"蠅營蟻聚"。
1.像蒼蠅樣往來飛逐﹐像螞蟻般紛紛聚集。比喻不顧廉恥﹐趨炎附勢﹐到處鉆營。
1.蟲行貌。
1.猶言蠅營蟻聚。
1.見"蠅飛蟻聚"。
1.蒼蠅。
2.比喻可厭的人。
1.指嬴與博﹐春秋時齊二邑名。吳季札葬子于其間。《禮記.檀弓下》"延陵季子適齊﹐于其反也﹐其長子死﹐葬于嬴博之間。"嬴﹐一本作"贏"◇用為死葬異鄉(xiāng)之典。
1.剩馀﹐積存。
1.有馀和不足。引申為進退伸屈。
1.落得;剩得。
2.猶博得。
1.竹籠和斗笠。嬴﹐通"粂"。古代盛物用的竹籠。
1.猶言狎妓買笑。
1.擔(dān)糧。
1.秦為嬴姓﹐漢為劉姓﹐故以嬴劉為秦漢的并稱。
1.指精巧的雕飾。
1.指傳說中的秦穆公女弄玉。秦﹐嬴姓﹐故稱秦女為嬴女。
1.指秦國或秦王朝。秦為嬴姓﹐故稱嬴秦。
1.稱秦國或秦王朝。秦﹐嬴姓。
2.特指秦始皇。
1.猶盈虧。引申為進退﹑行止﹑長短﹑得失等。
1.古代傳說中蕭史﹑弄玉所居之鳳臺。
1.指傳說中秦穆公之女弄玉。
1.肥沃的土地。
1.嬴秦和項楚的并稱。
1.深貌。
1.謂行止﹑進退順時。
1.剩馀;盈馀。
1.猶孕育。
1.指秦與越。
1.水流回旋貌。
2.瑩澈。
1.水回旋貌。
1.水上涌貌。
1.謂小聲與大聲俱發(fā)。
1.小聲往來貌。
1.滿飽﹐甚飽。
1.瘦弱﹐困頓。
1.占便宜;占上風(fēng)。
1.春秋時齊國的兩個邑名『代并置縣。贏縣故城在今山東省萊蕪市西北﹐有吳延陵季子長子墓;博縣亦名博陽﹐故城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南。《禮記.檀弓下》"延陵季子適齊﹐于其反也﹐其長子死。葬于贏博之間。"贏﹐一本作"嬴"◇以"贏博"為葬于異鄉(xiāng)的典故。
1.我國古代算法之一﹐是計算盈虧的一種算術(shù)方法﹐藉有馀﹑不足以求隱雜之?dāng)?shù)。
1.馀財。
1.蓄藏的馀財。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