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馀財。
1.形容聰穎早慧。
2.飛行貌。
3.翹起貌;挺立貌。
1.崎嶇。比喻艱難險阻。
1.不正確的旨趣。
1.山名。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境。上古稱"岐"。
1.琴曲名。相傳周公為太王作。一說周人為文王作。參閱《樂府詩集.琴曲一.岐山操》。
1.周文王所立的周室神社。
1.兩個頭。
1.見"岐陽之搜"。
1.見"岐途"。
1.亦作"岐涂"。
2.岔路。多喻不正確的道路。
1.指唐代岐王李范和薛王李業。均唐玄宗弟。
1.岐山之南。
1.指周成王在岐山南面的一次大規模狩獵活動。
1.《詩.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朱熹集傳"岐嶷,峻茂之狀。"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聰慧。
1.古邑名。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境。周古公亶父所建。
1.猶言歪門邪道。
1.岐山下的周代舊邑。地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境,周建國于此,故稱。
1.謂某段時間以內。
1.次第較后;第二。
2.次第較后的;次要的。
1.亦作"其道無由"。
2.找不到門徑;無法辦到。
1.見"其道亡繇"。
1.猶有余。
1.其中;那中間。
2.指某一段時間。
1.《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揚。"杜預注"顏貌不揚顯。"唐裴度《自題寫真贊》"爾才不長﹐爾貌不揚。"后以"其貌不揚"形容人容貌平常或丑陋。
1.見"其奈"。
1.亦作"其那"。
2.怎奈;無奈。
1.猶言如此。
2.必如此。
1.怎奈;無奈。
1.那時;當時。
2.猶言正當時;正是時候。
1.實際情況;實際上﹐事實上。
2.實在﹐確實。
1.來勢兇猛;樣子兇猛‖貶義。
1.亦作"其佗"。
2.別的。
1.其他。
1.見"其他"。
1.謂反應迅捷﹐如回聲之相應和。語本《莊子.天下》"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1.見"其應如響"。
1.下剩的;其他。
2.猶言有馀﹐有多。
1.語出《左傳.昭公元年》"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于潁﹐館于雒沬。劉子曰'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后借指洪水所造成的災難。
1.猶難道。
1.希望下雨。
1.其諸。猶或者。
1.這里面;那里面。
1.猶或者。表示測度的語氣。
1.奇特出眾。
1.亦作"奇?"。
2.古九拜之一。一拜。
1.謂奇妙的書法。
2.指新奇的文筆。
1.稀奇﹐精致。
2.謂出眾的儀表。
出乎意料地對敵人襲擊的軍隊四渡赤水出奇兵。
1.異常的才能。
2.亦作"奇材"。才能非常之人;才能出眾之人。
1.鳥名。即鬼車鳥。傳說中的九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