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蟲行貌。
長袖飄舞的樣子奮長袖之颯b05c!
1.sabaean的對音,即古代阿拉伯半島西南部saba'地區居民,以善航海及經商著名。一說,來自梵語s?rthav?ha,意為商主。
1.梵語。摩訶薩埵(mah?sattva)之簡稱,即大士,大菩薩。
德國第二大工業區。面積2571平方千米。區內煤藏豐富,采煤、鋼鐵、機械、化學等工業和陶瓷業發達。工業和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薩爾河谷平原上。
一譯薩艮王宮”。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的文化遺跡。為亞述帝國皇帝薩爾貢二世的宮殿。位于今伊拉克尼尼微東北。建于公元前722-前705年。建在一個高約18米、邊長300米的方形土坯大平臺上。宮中有二百十個房間圍繞成三十多個院落。王宮規模大,造型雄壯,色彩裝飾豐富,以炫耀帝國豪富威武。
明朝與后金之間的戰役。1619年努爾哈赤率后金兵攻明,明朝任楊鎬為經略領兵反擊,雙方在薩爾滸(今遼寧新賓西渾河南岸)交戰,后金擊敗明軍。明朝對遼東的統治開始動搖。
1.藏族地區紀念釋迦牟尼誕生的節日。在藏歷四月十五日。
1.謂用繩拴住。
氣鳴樂器。由比利時樂器制造家薩克斯(adolphesax,1814-1894)于1840年創制。管身金屬制,上細下粗,管上端平折,吹口裝有單簧片,喇叭口朝上,形似煙斗。開二十四個音孔及兩個高音鍵。常用于軍樂隊、爵士樂隊,亦用于管弦樂隊。
1.滿語saman的譯音。亦譯作"薩滿"。薩滿教的男巫。
1.即薩瑪。詳"薩瑪"﹑"薩滿教"。
1.一種原始宗教。流行于亞洲﹑歐洲的極北部等地區。
1.金人丈夫對妻子的稱謂。
1.糕點名。滿語。今寫作"薩其馬"。
1.見"薩齊瑪"。
1.見"馺沓"。
1.馬疾行貌。
1.眾盛貌。
1.漢宮殿名。
2.迅疾貌。
3.眾盛貌。
1.見"馺沓"。
1.見"馺沓"。
1.同"偲偲"。
2.互相勉勵督促。
1.謂拼湊文字搪塞或應付考試。
1.塞外之國。
1.指長城以北。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即塞外,長城以北地區塞北江南。
1.原指古涼州治內賀蘭山一帶◇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1.猶閉塞。
2.堵塞,遮蔽。
1.猶塞外。指長城以北的地區。
1.酬別。
1.廣東一帶漁人列竹箔捕魚,謂之"塞箔"。
1.由塞音和擦音緊密結合而構成的一種輔音。發音時,最初形成阻礙的部分完全閉塞,隨后漸漸打開閉塞部位,讓氣流從間隙中摩擦而出。如漢語的z﹑c(舌尖前塞擦音),zh﹑ch(舌尖后塞擦音),j﹑q(舌面前塞擦音)。
1.塞外的風塵。代指對外族的戰事。
①丑陋;難看這孩子長得不~。②丟臉;不體面全班同學就我不及格,真~!③譏笑,揭人短處,使失去體面你這是存心~我丨叫人~了一頓。
又稱厚薄規”。檢驗兩個相結合面間的間隙大小的一種量規。由一組具有不同標準厚度的金屬片組成。使用時選取一片或數片重疊組成不同尺寸,插入間隙中以測量其大小。
1.堵塞并消除。
1.謂塞住耳朵,示不外聽。
1.古時酬報神靈的祭禮。
1.邊塞要道。
埃及第二大海港。人口364萬(1983年)。世界最大的煤炭和石油貯藏港之一,有完備的船舶維修及化學、羊毛加工等工業。為自由貿易區。澳洲、南亞與東地中海各港間的商貨轉口港。
南斯拉夫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數分布在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約881萬人(1985年)。講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多信東正教,部分信伊斯蘭教。主要從事工業和農業,畜牧業也很發達。
1.堵住耳朵。謂有意不聽。
1.《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搑其耳。"后因以"塞耳盜鐘"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
1.邊境上的氣氛。指敵方的威脅。
1.猶阻塞。
1.謂將錢用在不當用處。
1.邊境上的關隘。
1.塞外胡樂器。以蘆以首,竹為管,聲悲切。
1.塞默。
1.塞外的鴻雁。塞鴻秋季南來,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對遠離家鄉的親人的懷念。
2.相傳漢蘇武被拘于匈奴,曾借鴻雁傳書;后又有唐王仙客蒼頭塞鴻傳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鴻"指代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