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牛奶或羊奶凝成的薄皮制成的食物。古代稱酥油為酥。
2.
形容詞
(食物)松脆易碎。
3.
名詞
面粉和油加糖制成的松而易碎的點心。
4.
形容詞
(肢體)酥軟。軟弱無力。
1.
酪類。用牛羊乳制成的食品。
1.出自《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2.出自《病思》詩水碓舂粳滑勝珠,地爐燔芋軟如酥。
3.出自《本草綱目·獸二·酥》酥乃酪之浮面所成,今人多以白羊脂雜之,不可不辨。按《癯仙神隱》云:造法:以牛乳入鍋煮二三沸,傾入盆內冷定,待面結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入在鍋內,即成酥油。一法:以桶盛牛乳,以木安板,搗半日,候沫出,撇取煎,去焦皮,即成酥也。
4.出自《窮愁·貧女淚》郎情似蜜,儂意如酥。
2.
酒的別名。
1.出自《酒譜·異域酒》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湯,蓋廋辭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
2.出自《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明春娶兒婦,更釀百甕酥。
3.
面粉加油、糖等制成的一種點心,松而易碎。
1.出自《劉監倉家煎米粉作餅子因作小詩戲劉公求之》已傾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甚酥。
2.出自《北京人》我給你拿點棗泥酥來。
3.出自又如:桃酥;奶油酥。
4.
形容物體松軟。
1.出自《西游記》小的們,都出去把那山上燒酥了的碎石頭與我搬將起來堆著。
2.出自《蘄春語》假借以形容物體之疏散舒脫,亦曰酥。
3.出自《農諺選·深耕細耙》曬田好,把田曬酥了,堊本吃得進,秧根長得好。
5.
比喻物之潔白柔軟而滑膩。
1.出自《釵頭鳳》詞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瓊酥皓腕,微露黃金釧。
6.
泛指化妝用的油脂之類。
1.出自《定風波》詞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
7.
指人受到刺激后,身體發軟。
1.出自《救風塵》休道沖動那廝,這一會兒連小閑也酥倒了。
2.出自《客座贅語·詮俗》人之被震恐而不能自立也曰散,或曰酥。
3.出自《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趙完聽見死了個人,嚇得就酥了半邊。
4.出自《上海的早晨》徐守仁給他一說,渾身都酥了。
公司制企業由股東大會選出,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行使監督檢查職能的代表。中國公司法規定,監事除由股東代表擔任外,還應有職工民主選舉產生的職工代表。監事通過監事會行使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的監督職責。
1.監護陪從。
從旁嚴密注視、觀察跟蹤 ~ㄧ瞭望哨遠遠~著敵人。
1.下等娼妓。
在我國,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限定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在指定的區域居住,并對其行動加以監視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適用對象和取彬審的適用對象相同。
1.監督考試。
2.科舉考試時負有監督之責的官吏。
1.監獄牢房。亦泛指拘押人的隔離室。
1.監察宣誓儀式。
2.監察宣誓的人。
1.猶監禁。
2.監督收取。
盜竊自己所看管的財物。
1.國子監所刻的書。
1.謂監督軍務的主將。
1.負有監察之責的官吏『以后的司隸校尉和督察州縣的刺史﹑轉動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稱為監司。
2.監察。
1.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溫庭筠》"令狐绹曾以舊事訪于庭筠,對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绹益怒,奏庭筠有才無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詩曰'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后以"悔讀《南華》"為慨嘆學識淵博而不為人所容的典故。
1.謂翻悔而改變主意。
1.猶悔過。
1.悔過服罪。
1.檢討過錯,表示悔改的文字。
1.悔恨。
1.猶憤怒。
1.謂撤去所加的災禍。
2.后悔造成禍害。
1.過錯;禍殃。
2.追悔前非。
1.懊喪。
1.后悔而畏懼。
1.因翻悔而改口。
1.翻悔抵賴。
1.悔恨其過嚴。
2.悔過自勉。
1.罪過。
1.亦作"悔恡"。亦作"悔"。
2.災禍。
3.悔恨。
4.謂追悔顧惜。
1.見"悔吝"。
1.懊悔憂悶。
1.猶憤恨。
1.謂不滿其年輕時未成熟的作品。
1.晦氣,倒霉。悔,通"晦"。
1.過失。
1.訂婚后一方毀棄婚約。
1.引以為憾的事。
1.見"悔嘆"。
1.猶悔恨。
1.禍害消除。
1.怨恨。
1.見"悔悟"。
1.悔過謝罪。
1.悔改之心。語本《左傳.成公十三年》"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1.猶怨恨。語本《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怨恨。
1.同"悔之無及"。
1.后悔已來不及了。
1.后悔已來不及。
1.見"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