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睡覺。閉目安息,大腦皮質處于休息狀態。
1.
睡覺。
1.出自《莊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
2.出自《宿神龜招李二十八馮十七》詩夜宿驛亭愁不睡,幸來相就蓋征衣。
3.出自《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4.出自《探索集·訪問廣島》我感到溫暖和安慰,終于沉沉地睡去了。
2.
打盹;瞌睡。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
3.出自《贈東鄰王十三》詩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
3.
躺;躺下。
1.出自《水滸傳》李云急叫:“中了計了。”恰待向前,不覺自家也頭重腳輕,暈倒了,軟做一堆,睡在地下。
2.出自《儒林外史》那些朋友們和我賭賽,叫我睡在街心里,把膀子伸著,等那車來,有心不起來讓他。
3.出自《家》深深的腳跡疲倦地睡在那里,也不想動一動。
1.和悅美好貌。
1.喜悅自得貌。
1.撫育。
1.猶欣然。
1.謂談笑。
1.自得貌。
2.象聲詞。
1.嫵媚姣好。詡﹐通"嫵"。
1.張大﹔發揚。
1.夸張。
1.歡喜自得貌。
2.生動,活潑。
3.徐徐﹑微動貌。
生動逼真,就像活的所畫花鳥,栩栩如生。
1.猶栩栩如生。
1.《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后因以"栩栩園"指夢鄉。
1.清酒。
1.茂盛貌。
2.清風吹拂貌。
3.水清澈貌。
1.指文字學。東漢許慎著有《說文解字》,故稱。
1.酒器。
1.揮發性的物質溶解在酒精中所成的制劑。簡稱醑。
1.初升的太陽。亦指日出時。
1.朝陽之光。
1.幽暗貌。《文選.揚雄》"上天之縡﹐杳旭卉兮。"李善注"旭卉﹐幽昧之貌。"一說為疾速。見《漢書.揚雄傳上》顏師古注。
1.清晨雨后出太陽。
1.猶朝陽。
1.初升的太陽。
1.早晨的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比喻充滿活力﹑生氣勃勃的景象。
1.猶旭日初升。
1.節肢動物名。體形似蝦,殼背朱色,觸角粗短多毛,螯扁,步腳扁平,腹部分七節,棲近海泥沙中。
1.日將出貌;日初出貌。
2.得意驕傲之貌。
3.形容聲響猛烈。
4.同"頊頊"。自失貌。
1.曉月。
文體名。序與跋的合稱。序也作敘”,或稱引”。一般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編輯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對作家作品進行評論,對有關問題進行研究闡發。這類文章,古代多列于書后,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敘傳》等◇來一般置于書前,稱為序”,而將置于書后的稱為跋”,也稱后序”。序”、跋”體例大致相同,合稱序跋文”。
1.官員的班行位次。
2.官名,屬鴻臚寺。明始置,清因之。
1.敘別,話別。
1.排列賓客的位次。
1.指官吏按常例升遷。
1.等第,次序。
1.按年齡長幼排定先后次序。
1.文體名。作者自敘的傳記。以記述家世﹑生平為主,兼及編纂旨趣﹑體例等。序,亦寫作"敘"。《史記》有《太史公自序》,《漢書》沿用其體,始稱"敘傳"。參閱唐劉知幾《史通.序傳》。
1.謂依規律運行。
2.指按照次序。
3.編次。
4.依次論述。
5.泛指排列的次序。 6.時序;季節。
1.猶次序。謂官秩品第。
1.謂依名分確立。
1.堂的東墻或西墻的南端近階處。
1.佛教經論,分序﹑正﹑流通三分。初為序分,述其經發生因由,即緣起部分。
1.起稿,擬稿。
1.列于詩歌集或組詩前的詩篇。常用以敘述事情之緣起,交代寫作意圖和暗示主題等。
1.《周禮》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及《考工記》等六篇將六官所統率的官屬的職掌和人數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經學家謂之"序官"。
1.排比其功績。
1.依次前進。
2.按規定的等級次第升遷。
1.按等次授予官爵。
2.依爵位排列座次。
1.鴻臚官之別稱。職掌禮賓之事。
1.謂分別高下排列。累,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