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睡覺。閉目安息,大腦皮質處于休息狀態。
1.
睡覺。
1.出自《莊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
2.出自《宿神龜招李二十八馮十七》詩夜宿驛亭愁不睡,幸來相就蓋征衣。
3.出自《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4.出自《探索集·訪問廣島》我感到溫暖和安慰,終于沉沉地睡去了。
2.
打盹;瞌睡。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
3.出自《贈東鄰王十三》詩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
3.
躺;躺下。
1.出自《水滸傳》李云急叫:“中了計了。”恰待向前,不覺自家也頭重腳輕,暈倒了,軟做一堆,睡在地下。
2.出自《儒林外史》那些朋友們和我賭賽,叫我睡在街心里,把膀子伸著,等那車來,有心不起來讓他。
3.出自《家》深深的腳跡疲倦地睡在那里,也不想動一動。
1.猶言傻里傻氣。
1.愚蠢頑劣。
1.笨蛋;愚蠢的東西。
1.頑劣的外貌。
1.殷朝滅亡以后﹐周室統治者對殷人的蔑稱。
1.愚蠢。
1.笨拙急躁。
1.猶蠢胖。
1.詈詞。罵人愚笨如豬。
1.愚昧癡頑。
1.愚蠢的幫手。
1.行走不穩貌。
2.比喻坎坷不得志。
1.卓卓,特出。
1.搖晃,擺動。
1.遠飛,高飛。
1.卓絕;高超。
1.雄健;奮發。
1.見"踔厲風發"。
1.形容雄辯恣肆;議論縱橫。
2.形容精神振奮;斗志昂揚。
1.見"踔厲風發"。
1.猶踔絕。
1.卓然特立。
1.顯然,昭然。
2.高超特出貌。
1.超絕,妙極。
1.跛行。
1.謂在空中騰躍。
1.廣闊,遙遠。
1.跳躍。
1.超越,勝過。
1.跳躍攀援貌。
1.掉包。
1.見"戳壁腳"。
1.舊時書有姓氏或其他印記以標志門第的燈籠。有長柄,可插于底座上,亦可扛著走。
1.用指尖指點。
1.印章,公章。引申指支持的人或后臺。
1.舊時聽大鼓書,選定某曲,并指定某人演唱,稱為戳活兒。
1.方言。闖禍。
圖章的印記合同上的戳記。
1.詈詞。亦以表示驚異。
1.一種特殊的刺繡品。
1.搬弄口舌。
1.拳腳套式之一。
1.即不死藥。
1.不善;不誠。
1.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據說在昆侖山西北。
1.一個判斷的主詞或賓詞所包括的不是其全部外延。如"有些飛機有噴氣式推進機"這個判斷中,主詞(飛機)是不周延的,因為它說的不是所有的飛機。
1.不拘守舊套常規。
1.不及。
2.不連接。
3.不專注。
1.不停;不斷。
2.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1.僧人。不住,謂內心虛靜,沒有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