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財物換回人身自由或抵押品。
2.
動詞
用行動抵消、彌補罪過(舊時特指用財物減免刑罰)。
1.
用錢物或其他代價換回人身或抵押品。
1.出自《詩·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2.出自《奏彈劉整》寅以私錢七千贖當伯,仍使上廣州去。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因虎坊橋舊宅未贖,權住錢香樹先生空宅中。
4.出自《孟祥英翻身》牛明師自己造紙賺了許多錢,不上二年把押出去的地又都贖回來了。
2.
買。
1.出自《劉弘嫁婢》你道要女兒著錢贖個婢,要廝兒著鈔買一個軀。
2.出自《殺狗記·孫華拒諫》他要贖毒藥害我身軀,把我家私占取。
3.出自《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到山藥鋪里贖些砒霜。
3.
謂抵銷或彌補過失。
1.出自《管子·中匡》於是死罪不殺,刑罪不罰,使以甲兵贖。
2.出自《責躬詩》愿蒙矢石,建旗東岳,庶立毫厘,微功自贖。
3.出自《夷堅丁志·陳元輿》而此兵年余七十,法不應杖。吾既聽贖,而達官折簡來相誚,不獲已,復呼入。
4.出自《四世同堂》李四媽為贖自己摔了杯子的罪過,又沏來一杯糖水。
4.
通“續”。接合。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妾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
2.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昔原大夫贖桑下絕氣,傳稱其仁。
5.
通“??”。謂蟲獸之類在胎中死亡,養育不成。
1.出自《管子·五行》草木區萌,贖蟄蟲卵菱。
1.道家謂以自身的精氣煉成的丹為"內丹",以燒煉金石成丹為"外丹"。
1.謂值宿于宮內翰林院。宋梅堯臣有《八月十夜廣文直聞永叔內當》詩。
1.女主人;主婦。也用作對妻子的稱呼。
1.即太監。
1.我國古代天文學謂月亮在黃道之北運行的軌道。
2.元代以直屬御史臺的山東東西道﹑河東山西道﹑燕南河北道﹑江北河南道﹑山南江北道﹑淮西江北道﹑江北淮東道﹑山北遼東道為內道。參閱《元史.百官志二》。
1.內稟的德性;自身固有的道德。
2.婦德。多指后妃之德。亦借指后妃。
1.皇宮中的禁衛。
1.貴族高官府第的內宅。
1.妻子的弟弟。
1.妻妹。
1.私邸;內宅。
1.佛教徒稱佛經為內典。
電源內部所具有的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電池的內電阻可認為是純電阻性的。發電機的內電阻是電感性或電容性的。
1.皇帝召見大臣和處理國事之處。因在皇宮內進,故稱。
1.親近的家丁。
1.在內部決定。多指人事調配或處理其他人事問題。
1.即內動字。
1.即不及物動詞。也稱自動詞或內動詞。它所表示的動作不以動作者以外的事物為對象。
1.內部標準。
1.耳朵最里面的一部分,由復雜的管狀物構成,分為半規管﹑前庭和耳蝸三部分,主管聽覺和身體的平衡。
1.指佛教教義。
1.內行高手。
1.指朝廷直接轄治下的中原諸侯王國。
1.從內部反叛。
2.謂內心反省。
1.指佛經。
2.閨范;婦德。
3.澆鑄金屬器物的內模。
1.山名。亦稱章山。在湖北鐘祥縣西南。
1.皇太子東宮所屬官署之一,管理宮內事務。唐開元二十七年劃屬內侍省,改為內坊局,職務不變。
1.內室;女眷居住的屋子。
1.人或高等動物體內有些腺或器官能分泌激素,不通過導管,由血液帶到全身,從而調節有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生理機能,這種分泌叫內分泌。
人體內重要的機能調節系統。由內分泌腺和分散于機體各處的內分泌細胞組成。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有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島和性腺等。內分泌腺能分泌激素,直接進入毛細血管,借血液循環進入身體各處,以調節機體的物質代謝、生長、發育、生殖和其他組織器官的活動。
1.指書籍封面后印有書名的單頁。有時和扉頁不分。
1.唐宋時宮廷女官名。侍帝左右,記其起居。
1.王畿以內的地方。與"外服"相對。
2.謂將藥物從口服下。與"外敷"相對而言。
1.《周禮》官名,掌管王室庫藏。
2.王室的倉庫。
3.清代的內務府簡稱"內府"。
1.在朝中輔弼君主。
2.指后妃賢德,能內佐君主。
3.太監。
1.岳父。
1.猶內子。卿大夫的嫡妻。
1.歸附朝廷。
1.在年幼的太子或諸侯身邊,擔負教養之責的保母。
1.在宮內掌管。
2.指主管宮廷機要的人。
3.指主管家政之才。
1.內心剛強。
1.設在江河湖泊沿岸的港口。
①貴婦人的居室;內堂華堂翠幕春風來,內閣金屏曙色開。②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一般由議會中取得多數席位的一個或幾個政黨的人員組成。首腦叫總理或首相,閣員叫部長、總長、大臣或相。③官署名。明初廢丞相,以大學士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入午門內的文淵閣當值,參預機要,稱內閣◇入閣者多為實權人物,內閣地位居六部之上。清沿設,至雍正設軍機處,內閣無實權,但名義上仍是最高級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憲制,設責任內閣,為最高國務機構。人們還習慣把北洋軍閥時的國務院稱為內閣。
1.清代官名。掌撰擬﹑記載﹑翻譯﹑繕寫。或由舉人考授,或由特賜。
1.宮中掌絲織的女官及所屬女工的通稱。
1.指道家修養內丹的工夫。
2.鍛煉身體內部器官的武術或氣功,對外功而言。
1.指軍內的供給。攻,同"共"。
2.攻打在內的敵人。
3.向內地進犯。
1.唐代職官名。唐設殿中侍御史九人,其中三人為內供奉。掌殿廷供奉之儀,糾察百官之失儀者。見《新唐書.百官志三》。
2.供奉于宮中內道場的僧官稱"內供奉"。
1.泛指天子的六宮。
2.指后宮。
3.指女性的子宮。
1.官名。五代后唐置,掌理財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