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水含在口中蕩洗。
2.
動詞
洗滌,沖刷。
1.
亦作“潄”。
2.
洗滌。
1.出自《禮記·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浣。
2.出自《禮記·曲禮上》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
3.出自《齊民要術·雜說》漱生衣絹法:以水浸絹令沒,一日數度回轉之,六七日,水微臭,然后拍出。柔肕潔白,大勝用灰。
3.
沖刷;沖蕩。
1.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善溝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
2.出自《文選·馬融〈長笛賦〉》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
3.出自《島樹》詩波濤漱苦盤根淺,風雨飄多著葉遲。
4.出自《歷城白云峰西北至錦屏巖憩壽圣院》詩繞階漱清泠,壓檐積蒼翠。
5.出自《你看》詩你看春風解放了冰鎖的寒溪,半溪白齒琮琮的漱著漣漪。
4.
吮吸,飲。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2.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漱飛泉之瀝液兮,咀石菌之流英。
3.出自《文選·劉伶〈酒德頌〉》先生於是方捧罌承槽,銜杯漱醪。
4.出自《抒哀賦》漱沆瀣以致清兮,刈幽蘭以為襲。
5.
噴;吐。
1.出自《拾遺記·秦始皇》始皇元年,騫霄國獻刻玉善畫工名裔。使含丹青以漱地,即成魑魅及詭怪群物之象。
2.出自《太平廣記》正旦大會,巴后到,有酒容。賜百官酒,又不飲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巴不敬。詔問巴,巴曰:“……臣適見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為救之,非敢不敬?!?/p>
6.
含水清洗口腔。
1.出自《管子·弟子職》少者之事,夜寐蚤作,既拚盥漱,執事有恪。
2.出自《禮記·內則》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
3.出自《文選·成公綏〈嘯賦〉》坐盤石,漱清泉。
4.出自《古城的憂郁》他勉勉強強地吃下點心,漱了口,就躺上床。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