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溫和善良;美好。
1.
清湛。參見“淑淑”、“淑靜”。
1.出自《說文·水部》淑,清湛也。
2.
善;善良。
1.出自《公羊傳·莊公十二年》甚矣,魯侯之淑,魯侯之美也!
2.出自《國語·楚語下》其為人也,展而不信,愛而不仁,詐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周而不淑。
3.出自《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罔若淑而不昌,疇逆失而能存。
4.出自《戰聲集·悼聶耳》問海神你如何不淑,為我輩奪去了斯人!
3.
美;美好。參見“淑離”、“淑貌”。
1.出自《楚辭·九章·橘頌》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2.出自《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淑貌色斯升,哀音承顏作。
3.出自《張二侯頌》奕奕瓊范,玉潤淑貌。
4.出自《效阮公》詩慷慨少淑貌,便娟多令辭。
4.
吉祥;幸運。
1.出自《禮記·雜記上》寡居使某,如何不淑。
2.出自《和王著作八公山》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3.出自《進士彭子升墓志》君子謂其宜享大任,如何不淑至斯極也。
5.
改善;修善。
1.出自《春秋繁露·仁義法》昔者晉靈公殺膳宰以淑飲食,彈大夫以娛其意,非不厚自愛也;然而不得為淑人者,不愛人也。
2.出自《宋史·理宗紀三》﹝淳祐十一年﹞十二月戊辰,詔以八事訓飭在廷,曰肅綱紀,用正人,救楮幣,固邊陲,清吏道,淑士氣,定軍制,結人心。
3.出自《歸潛志》以為君子惟欲淑諸人,有奇書,當與朋友共之。
4.出自《原道救世歌》自古善正無異德,祇將正道淑其身。
6.
指天氣溫和。參見“淑氣”。
1.出自《夷堅丙志·星宮金鑰》不移時,到一大城,瑤宮珤砌,佳麗列屋,氣候和淑,不能分晝夜。
7.
通“叔”。拾取;獲益。參見“淑艾”。參閱《孟子·盡心上》焦循正義。
1.出自《孟子·離婁下》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8.
通“寂”。參見“淑湫”。寂寥。一說,為啁啾之假字。參閱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二》。
1.出自《管子·水地》耳之所聽,非特雷鼓之聞也,察於淑湫。
9.
姓。前燕有揚威將軍淑虞。見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屋韻》。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屋韻》淑,前燕咸和九年,慕容皝遣揚威將軍淑虞攻鳥丸悉羅侯於平岡,斬之。
10.
舊時亦指婦女貞靜柔善。參見“淑女”。
1.出自《虞美人》詞態濃竟遠淑且真,同輦隨君侍君側。
2.出自《升庵經說·窈窕淑女》淑,貞靜之德也。鄭玄箋:幽閑深宮貞專之善女。正義曰:淑女以為善稱,則窈窕宜為居處……窈窕言其居,貞專言其德。今解者混之,遂以窈窕為德,誤矣。
1.歸向;向往。
1.攜帶。
2.包藏。
3.謂打球技術高妙,善于控制。
1.謂心存邪惡之念。
1.攜帶。
2.特指應試中的挾帶行為或挾帶的文字等。
3.包藏。
1.居心,思想上。
2.猶歸心。
3.懷柔之心。
1.懷抱忠誠。
1.謂畏刑律而守法。
1.心懷羞愧;感到恥辱。
1.猶懷抱。
2.猶懷藏。
1.懷藏蓄謀。
1.心存欺詐。
1.猶懷璧。
1.草名。
1.懷念,想念。
1.謂擔負著任務。
1.指顯貴。銀,銀印;紫,紫綬『制,相國﹑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綬;秩二千石皆銀印。
1.謂知而不言,言而不盡。
1.懷藏,擁有。
1.憂思郁結。
1.猶招引。
1.見"懷瑾握瑜"。
1.謂懷抱仁德。
2.猶懷璧。
1.安撫邊遠的人。
1.心懷怨恨。
1.志愿,抱負。
1.懷藏,指胸中的抱負。
1.懷抱;懷藏。
1.心存欺詐。
1.懷抱堅貞的節操。
1.猶懷才。
1.猶懷貞。
1.猶懷藏。
1.比喻懷藏才藝。
1.見"懷珠韞玉"。
1.晉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后因以"懷珠韞玉"比喻懷藏才德。
1.見"懷磚"。
1.懷孕。
1.懷藏印綬。指為官。組,佩印的絲帶。
1.腸回轉,氣傷斷。形容內心傷感。
1.徘徊彷徨。形容驚悸不安或心神不定。
1.迂回而至。
1.盤旋飛行。
2.起伏飄舞貌。
3.迂回上下。比喻仕途升降。
4.情意纏綿。
5.盤桓。
1.魚名。
1.淮河流域。
1.指淮河。
1.淮河流域。
中國東部地區大河。源于河南桐柏山,經豫、皖兩省入洪澤湖。主流出湖后過高郵湖,在江蘇三江營入長江;部分河水經蘇北灌溉總渠直接入黃海。長約1000千米,流域面積189萬平方千米。中下游洪澇災害較頻繁。20世紀50年代起全面治理。
1.《周禮.考工記序》"橘逾淮而北為枳,鹹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后因以"淮橘為枳"比喻人或事物因環境不同而改變性質。
清末李鴻章編練的封建武裝。1862年李鴻章以淮南地主團練為基礎在安徽創建而成。其編制與湘軍相同。曾配合湘軍鎮壓太平軍。
1.淮水彎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