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人或動物的幼體從母體中分離出來。
2.
動詞
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生產。
3.
動詞
制造、種植或自然生長。
4.
名詞
制造、種植或自然生長的東西。
5.
名詞
產業。
6.
名詞
(Chǎn)姓。
1.
“產”的新字形。
2.
出生;生長。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陳良,楚產也。
2.出自《漢書·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
3.出自《野獲編·禮部一·不識方印》近年有一嘉定令,起家癸丑進士,故南產。
4.出自《沈藎》沈藎者,湘產也。
5.出自《蜀道奇》詩文翁治蜀文教敷,爰產揚雄與相如。
3.
出產。
1.出自《顏氏家訓·治家》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
2.出自《宋史·外國傳五·占城》﹝占城﹞地不產茶,亦不知醞釀之法。
3.出自《元史·成宗紀四》詔中外官吏無職田者,驗俸給米有差。其上都、甘肅、和林諸處非產米地,惟給其價。
4.
出產之物;物產。
1.出自《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之。
2.出自《舉賢良對策》德上及飛鳥,下至水蟲草木諸產,皆被其澤。
3.出自《齊謳行》海物錯萬類,陸產尚千名。
5.
產業。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
2.出自《郡中即事》詩青門遠憶中人產,白首閑看太史書。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他說要與兒子置田買產借了去的。
6.
生活;生業。
1.出自《呂氏春秋·當賞》四時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當,則諸生有血氣之類,皆為得其處,而安其產。
2.出自《漢書·禮樂志》安其所,樂終產。樂終產,世繼緒。
3.出自《漢紀·高祖紀一》勃以織簿為產。
4.出自《后漢書·魯恭傳》今邊境無事,宜當修仁行義,尚於無為,令家給人足、安業樂產。
7.
產生;發生。
1.出自《管子·任法》彼幸而不得,則怨日產。
2.出自《新唐書·劉幽求傳》湜等皆太平黨與,日夜陰計,若不早圖,且產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
8.
泛指事物。
1.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9.
牲畜。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
2.出自《墨子·號令》有能捕告,賜什三,收粟米布帛錢金,出內畜產。
3.出自《史記·韓長孺列傳》匈奴虜略千余人及畜產而去。
10.
古管樂器名。籥之一種。
1.出自《爾雅·釋樂》大龠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11.
用同“滻”。水名。
1.出自《史記·封禪書》霸、產、長水、灃、澇、涇、渭皆非大川。
12.
姓。見《萬姓統譜·潸韻》。
13.
養育;生。
1.出自《禮記·鄉飲酒義》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也。
2.出自《韓非子·六反》且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
3.出自《海賦》毛翼產??,剖卵成禽。
4.出自《聊齋志異·產龍》邑邢村李氏婦,良人死,有遺腹,忽脹如甕,忽束如握。臨蓐,一晝夜不能產。
14.
指生養的子女。
1.出自《夫人王氏墓志銘》不獨夫人之產多賢良,亦其家法素修,故致此爾。
15.
指發生變亂。
1.出自《國語·晉語六》戰若不勝,則晉國之福也;戰若勝,亂地之秩者也,其產將害大。盍姑無戰乎!
1.《左傳.哀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睢﹑漳,楚之望也。"望,古代祭祀山川的專稱◇以"楚望"指楚地的山川。
1.見"楚王臺"。
1.指古代楚地下游一帶。
1.古豫章一帶位于楚地下游,吳地上游,如首尾相銜接,故稱"楚尾吳頭"。亦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地方。
1.楚地風味的食物。
1.烏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烏鴉》。
1.古代楚地的巫覡。善以歌舞迎神。
1.指巫山神女。
1.形容秀美的山容。楚巫,指巫山神女。鬟,發髻。
1.楚地之舞。
1.泛指江南的輕歌曼舞。
1.指春秋時楚國的史書《梼杌》。
1.楚地峽谷。多指巫峽。
1.即《大風歌》。
1.即《大風歌》。
1.常綠喬木﹐果實象球﹐種子卵形。種子榨的油叫大風子油。中醫用其種子或油為祛風殺蟲藥﹐性熱﹐有毒﹐主治麻風﹑惡瘡﹑疥癬等。
1.古軍禮之一。指諸侯疆界有侵越﹐則以兵征定之。
2.指封賜眾多的土地﹑田宅。
3.黃帝時人名。
1.見"大馮君"。
1.稱漢馮野王『馮奉世子馮野王﹑馮立兄弟先后為上郡太守﹐皆居職公廉﹐時人稱之為大﹑小馮君。《漢書.馮奉世傳》"吏民嘉美野王﹑立相代為太守﹐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德化鈞﹐周公﹑康叔猶二君。'"后因以"大馮小馮"為稱譽家族中人相繼為官而均有顯著政績的典實。
1.見"大馮君"。
1.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別稱。
①古代官職名,位居卿之下,士之上。秦漢后有御史大夫、光祿大夫等,唐代以后稱高級文職官階為大夫。②(dài-)宋代醫官置大夫以下官階,后以之稱醫生。
1.即五大夫松。
2.泛指松樹。
1.即大夫松。
1.帝王的輔佐。拂﹐同"弼"。
1.十分信服。
2.謂帝王﹑王后死后國人為之持服。
1.彗星。
1.好運氣;喜幸之事。
1.周代掌管財幣的機構。參見"九府"。
2.公府。
3.泛指上級官府。
4.明清時亦稱總督﹑巡撫為"大府"。
1.國畫皴法的一種。點染山石﹐側筆如斧劈形﹐用筆較疏闊者稱大斧劈。宋李唐﹑馬遠﹑夏珪等山水畫多用此法。參閱明汪砢玉《珊瑚網畫法.皴石法》。
1.指輔佐天子之大臣。
1.祖父。
2.外祖父。
1.長子之妻。
2.舊稱正妻為大婦﹐妾為小婦。
1.船員職稱之一。輪船船長的第一助手﹐負責艙面行政工作和技術領導﹐并和二副﹑三副輪流駕駛船舶。
1.古三公之一﹐為國君的輔弼之臣。
2.輔導太子的官。
1.漢賦以鋪敘事物見長﹐繼承了《楚辭》一些形式上的特點﹐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稱為"大賦"。大賦系對東漢以后抒情為主的"小賦"而言。代表作如司馬相如《上林賦》﹑揚雄《長楊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等。
形容肚子肥大大腹便便,內中空虛無物|他是大腹便便的富商巨賈。
形容肚子肥大大腹便便,內中空虛無物|他是大腹便便的富商巨賈。
1.舊時稱富商‖譏諷意。
副詞。表示不很精確的估計老校長大概五十來歲|烏云滿天,大概要下雨了。
1.方言。亦作"大概其"。猶言大致;大體。
1.見"大概齊"。
1.大規模地去做。
2.指花大氣力去做某事。
1.見"大綱"。
1.網的總繩。
2.總綱;要點。
3.特指著作﹑講稿﹑計劃等經系統排列的內容要點。
4.主要的法紀。
5.猶大概。 6.亦作"大剛"。猶言總之。 7.猶言特意﹐硬要。
1.祖宗。一說為上帝。
1.《尚書》篇名。《書.大誥序》"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孔傳"陳大道以誥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稱典誥之文。
2.明洪武十八年頒布的法律文件。內分十種項目﹐頒之學宮以課士﹐令人人習之。不久又頒布續編﹑三編。參閱《明史.太祖紀三》﹑《明通鑒.太祖洪武十八年》。
1.分布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南部的廣大沙漠地區。
1.排行最大的哥哥。
2.尊稱與自己年紀相仿的男子。
3.稱排行最大的兒子。
4.妻子稱丈夫。
見手機”(8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