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鱔”。亦作“鱣”。
2.
黃鱔。魚綱合鰓科。體呈鰻形,具暗色斑點(diǎn),光滑無鱗。棲息池塘、小河、稻田的泥洞或石縫中。
1.出自《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雜莼多剖鱔,和黍半蒸菰。
2.出自《夢粱錄·物產(chǎn)》鰍、鰻、鱔、蚌。
3.出自《客座贅語·魚品》又有黃??、鰻鱺,皆以魚名,其形質(zhì)實一蛇,別為一族,與蝦鱉同。
4.出自《彷徨·幸福的家庭》但我在江蘇飯館的菜單上就見過這名目,江蘇人似乎不吃蛇和貓,恐怕就如誰所說,是蛙和鱔魚了。
5.出自《龍龕手鑒?魚部》“??”,“鱔”的俗字。
6.出自《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諸毗之水〕其中多滑魚,其狀如??,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7.出自《淮南子?覽冥》蛇??著泥百仞中。
8.出自《四子講德論》鰌??并逃,九罭不以為虛。
9.出自《顏氏家訓(xùn)?歸心》江陵劉氏以賣??羮為業(yè)。
1.征剿和招撫。
1.抄取匯集。
1.猶討伐。
1.猶斬斷。
1.謂除去疵累而歸于凈潔。
1.亦作"劋絶"。
2.殺滅;滅絕。
1.猶剿兒。
1.戮滅;殺戮。
用武力消滅 ~土匪。
1.猶勞民。勞擾百姓。
1.猶剿除。
1.猶剽竊。
1.猶剿捕。
1.抄取。
1.猶剿戮。
1.襲取。
1.亦作"剿說"。
2.抄襲別人的言論為己說。《禮記.曲禮上》"毋剿說,毋雷同。"剿,一本作"剿"。鄭玄注"剿,猶攇也。謂取人之說,以為已說。"一說為截斷別人的說話。俞樾《群經(jīng)平議.禮記一》"'毋剿說,毋雷同',皆承上文'正爾容,聽必恭'而言。長者有言當(dāng)敬聽之;若不待其言之畢,而橫發(fā)議論以絶斷之,是為剿說。"后人多從鄭說。
1.消滅。
1.剽竊人言以為己說。
1.剿滅凈盡。
1.明末為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所用的軍餉,以及為籌措這種軍餉加派的賦銀,統(tǒng)稱"剿餉"。
1.顯明貌。
1.謂揭發(fā)﹑批駁。
1.博取歡心。
1.招致禍害。
1.謂伺其疲困而攔截。
1.非分希冀。徼,通"僥"。
1.攻擊別人短處或揭發(fā)別人陰私。
1.猶幸進(jìn)。非分求進(jìn)。徼,通"僥"。
1.祈求神靈(保佑)。
1.謂招致禍亂。
1.纏繞;錯綜。徼,通"繳"。
1.求榮。
1.亦作"儌幸"。
2.謂希求獲得意外的成功。
3.謂以不正當(dāng)?shù)氖侄稳〉贸晒蛞蚺既坏脑蛎庥跒?zāi)難。
1.截?fù)簟?/p>
1.企求福祉。
1.邊界外;域外。儌,通"徼"。
1.見"僥幸"。
1.攔截。儌,通"邀"。
1.巡邏警戒的道路。
1.求取恩寵。
1.祈福,求福。
1.希求。徼,通"僥"。
1.攔截。
1.見"徼"。
1.謀利,求利。
1.謀求名聲。
1.謂博得有才能的名聲。
1.求取;攫取。
1.邊民。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