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搖動、轉動以生風取涼或換氣的用具。
2.
名詞
片狀或板狀,能起遮擋作用的東西
3.
量詞
〔量〕用于某些片狀物
1.
用竹或葦編的門。
1.出自《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闔扇,寢廟畢備。
2.
泛指門扇、門扉。
1.出自《洛陽伽藍記·法云寺》重門啟扇,閣道交通。
2.出自《吳苑行》小苑有門紅扇開,天絲舞蝶俱徘回。
3.出自《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賊又以長柯斧斫東掖門,門將開,羊侃鑿扇為孔,以槊刺殺二人,斫者乃退。
4.出自《老殘游記》俺到城墻上,看見那河里漂的東西……也有桌椅板凳,也有窗戶門扇。
3.
即扇翣。古代儀仗中障塵蔽日的用具。亦稱障扇或掌扇。
1.出自《秋興》詩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2.出自《宋史·儀衛志二》車駕行幸,非郊廟大禮具陳鹵簿外,其常日導從,惟前有駕頭,后擁傘扇而已。
4.
扇子。搖動生風的用具。
1.出自《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2.出自《晉書·王導傳》〔導〕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徐曰:“元規塵污人。”
3.出自《水滸傳》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5.
手巾、蓋頭之類。
1.出自《文選·潘岳〈射雉賦〉》候扇舉而清叫,野聞聲而應媒。
2.出自《南柯太守傳》徹障去扇,見一女子,云號金枝公主。
6.
指板狀或片狀的用于遮擋之物。
1.出自《暴風驟雨》火狐皮帽的耳扇往兩邊翹起,露出半截耳丫子。
7.
量詞。用于門、窗等扁形物。
1.出自《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2.出自《蔣神靈應》饅頭吃上五六扇,賺鵝吃了一大只。
3.出自《儒林外史》〔兩人〕又同和尚走到后邊屋里周先生當年設帳的所在,見兩扇門開著。
4.出自《創業史》僅僅因為有兩扇被遺棄的破爛磨石,你才有了名字哩。
8.
同“騸”。割去馬的睪丸。亦泛指去勢的六畜,或指閹人。參見“扇馬”。
1.出自《黑韃事略》四齒則扇,故闊壯而有力,柔順而無性,能風寒而久歲月。
2.出自《論學雜著·蘄春語》吾鄉謂去牛馬犬陰,皆曰扇;稱閹人,亦曰扇。
1.見"駕鹽"。
1.駕馭役使。
1.陵駕;超越。
①驅使車馬行進這匹馬不好~。②使服從自己的意志而行動~自然。‖也作駕馭。
駕著車轅拉車。
1.神話傳說中指仙道乘云飛行。
2.形容飄飄然的樣子。
1.駕車負載。
1.訓練調教。
1.誣陷加罪。
1.駕駛;乘坐。
1.猶言占鰲頭。喻應試得中。
1.方言。攙扶。
1.擱板。架設以放置器物的板。
〈方〉①禁不住;受不住雙拳難敵四手,好漢~人多ㄧ老大娘開始還有些懷疑,~大家七嘴八舌地一說,也就相信了。②抵不上你們雖然力氣大,~她們會找竅門。
1.農村簡易水利設施。用竹木樁作架,上設板槽引水灌溉。
1.即架子車。
復合量詞 ,表示飛機出動或出現若干次架數的總和。如一架飛機出動三次為三架次,三架飛機出動一次也是三架次。又如在一天內飛機出動三次,第一次三架,第二次六架,第三次九架,那一天總共出動十八架次。
〈方〉禁得住;受得住有的小學給學生留的家庭作業太多,孩子怎能~?
1.層出高聳的宮殿。
2.構筑殿堂。
1.謂架床疊屋,重復累贅。
1.古時在茶坊﹑酒肆﹑妓院里借兜售食物為名向闊客打秋風的人。
2.架子。指驕矜的姿態。
1.指架閣庫。
2.指架閣庫官。
3.建造樓閣。
4.空中樓閣。比喻虛幻,烏有。
1.宋元時代儲藏文牘案卷的機構。
2.指主管架閣庫的官員。
1.架子,構架。
1.建筑單位搭架子的工人。
①建造;構筑。②框架;支架。③比喻事物的組織、結構、格局市場~│故事~龐大。
1.架設懸掛。
1.猶航海。
1.吉祥的讖語。
1.喻指墓地。
1.優美之處。
2.謂勝境。
1.指為傳主宣揚功德的傳記。
1.美好的佳偶,配偶。
1.稱心的兒子﹑媳婦。
1.好妻子。
2.好兒媳婦。
1.才行出眾的貴家子弟。
1.見"佳構"。
1.壯美的景象;優美的景致。
1.美好。
1.指男女歡會。
2.高雅的聚會。
1.嘉惠。對別人的恩惠的敬稱。
2.用為對別人賜予財物的敬稱。
歡樂愉快的節日中秋~ㄧ每逢~倍思親。
1.美景;勝景。
1.指詩文中精采的語句。
2.借指美妙的詩文。
1.對他人妻子的敬稱。
1.好到極點;絕妙。
1.嘉賓;貴客。
1.指美人,美女。
1.優秀。
1.佳惠。對他人的恩惠或贈予財物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