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閠”。
2.
歷法術語。一回歸年的時間為365天5時48分46秒。陽歷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馀的時間約每四年積累成一天,加在二月里;農歷把一年定為354天或355天,所馀的時間約每三年積累成一個月,加在一年里。這樣的辦法,在歷法上叫做閏。
1.出自《公羊傳·哀公五年》閏月,葬齊景公。閏不書,此何以書?喪以閏數也。
2.出自《穀梁傳·文公六年》天子不以告朔,而喪事不數也。
3.出自《憫農》詩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4.出自《觀堂集林·生霸死霸考》商時置閏皆在歲末,故殷虛卜辭屢云十三月。
3.
謂置閏。參見“閏月”。
1.出自《易·系辭上》五歲再閏。
2.出自《左傳·文公六年》閏以正時。
3.出自《獨斷》三年一閏,五年再閏。
4.出自《癸巳存稿·閏》閏于歲終者,秦法之失。
4.
馀事。
1.出自《寄答王直方》詩人生如此耳,文字已其閏。
5.
增添。參見“閏益”。
1.出自《紅繡鞋》曲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兒妨甚么。
2.出自《奈何天·醉巹》紅鸞運,紅鸞運,喜樂事,今番閏。
3.出自《開國奇冤·旨例》本書自《開學》至《圓案》,計十六折。先以《約敘》,閏以《剩義》,共成一十八出。
6.
偏;副;偽。與“正”相對。參見“閏位”。
1.出自《答郭純長官書》夫正閏之論,誠為難曉。
2.出自《宋史·宋庠傳》﹝庠﹞又輯《紀年通譜》,區別正閏,為十二卷。
3.出自《輟耕錄·正統辨》前代異史,今日兼修,是非之論既明,正閏之統可定。
4.出自《新史學·論紀年》蓋凡史必有紀年,而紀年必藉王者之年號,因不得不以一為主,而以余為閏也。
7.
通“潤”。滋潤。
1.出自《素問·痿論》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閏宗筋。
1.荒遠的鄉村。
1.荒遠偏僻的地方。
1.吝嗇。
2.貧賤的相貌;小家子氣。
1.骨相貧窮之人。
1.冷僻簡陋的小巷。
2.猶窮鄉。
1.窮人;窮漢‖輕蔑意。
1.竭盡思慮。
2.猶苦心。
1.有窮氏與王莽所建新朝的并稱。
1.見"窮形盡相"。
1.亦作"窮形極相"。
2.形容描摹極其生動逼真。
3.形容人丑態畢露。
4.指怪像百出。
1.亦作"窮兇"。
2.極端兇惡。
1.見"窮兇極虐"。
1.見"窮兇極逆"。
1.極端兇惡。
1.極端兇殘悖逆。
1.極端兇惡暴虐。
1.舊時泛指貧窮的讀書人。
1.高山。
2.深山;荒山。
1.窮困空虛。
1.研究老莊之學。
1.陡峭險峻貌。
1.高山深谷。極言地方的荒僻險惡。
1.直至水濱。
1.悲泣。
1.各種各樣的論調。
1.高峻的山崖。
1.深入研究。
1.陋巷;窮人住的里巷。
1.見"窮檐"。
1.指窮人所住的地方。
1.見"窮野"。
1.徹夜;通宵。
1.窮盡;終了。
1.窮困受壓抑。
1.荒遠之地。
1.指冬盡年終之時。
2.指極其陰沉的天氣。
1.狂飲。
1.高墻。
1.謂探尋幽深﹑僻靜之處。
2.謂深入探求玄奧之理。
1.謂最后所剩的。
1.失水之魚。比喻身處困境的人。
1.猶絕域。極遠的邊地。
1.見"窮源"。
1.《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孔穎達疏"言三王祭百川之時﹐皆先祭河而后祭海也。或先祭其源﹐或后祭其委∮為海本﹐源為委本。"后因以"窮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1.河流的發源處。
2.窮盡水流的源頭。
3.亦作"窮原"。探尋事物的本原。
1.比喻人處困境﹐急于尋覓棲身之地。
1.猿被困失棲。喻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1.見"窮猿奔林"。
1.極遠;荒遠。
2.追溯淵源。
1.窮困;貧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