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窮氏與王莽所建新朝的并稱。
1.指道士弄法術。罡即罡風,道家指高空的風。
1.指抬扛靈柩的工具。亦兼指人夫。
1.品性高潔。
1.排列成行的兵器。
1.邊行走邊歌唱。借以發抒自己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意向﹑意愿等。
1.見"行方便"。
1.猶論功。
指京城以外的供皇帝外出時居住的宮室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1.行苦。謂貨物質量差。
1.買酒。
1.按古道行事,為當今服務。謂時異勢遷,不可食而不化。
1.舊時鹵簿中所用的鼓。
1.清代禮服,指出行時外穿的短褂。
1.謂行為怪異。
1.發出關文。
1.唐代官名。稱受上官差遣,往來四方干辦公事者。
2.指主持事務的仆臣。唐杜甫有《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一作刈)稻》兩詩。仇兆鰲注"朱注行官是行田者。"施鴻保《讀杜詩說》"《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詩云'督促',亦可見主管田事;稱為家臣,以別于家僮。"
1.舊時官員出行在外的臨時居所。
1.水中閃爍的光影。
2.比喻精神矍鑠。
行會所制定的各種章程,由同行業的人共同遵守。
1.躲躲閃閃地走路。
1.做不光明正大的事。
1.周游于國中。
2.游牧的國家。
1.《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本指行事果斷,后亦指事功已就。
1.即行宮。
1.發善心,做善事。
1.謂邊走邊號哭。
1.行走或躺臥時都在號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極。
1.在大路上﹑在里巷中號呼痛哭。形容悲痛之極。
1.行為志趣相同。
1.巡行黃河河道∮,黃河。
1.行為敦厚。
1.謂依次斟酒。
1.宋以后稱加入商行的商戶。
2.臨時抽調雇用的差役。
3.猶行業。
4.即行院。對妓院的隱稱。
1.古代傳說中的農官。
1."行平化寶銀"的簡稱。1933年廢兩改元前天津市場通行的一種記帳貨幣。并無實銀。需要現款時,例以重行平五十兩的頭白錠折合行化五十兩零四錢使用。零星用銀,則按當天銀元行市(即銀元一元可換行化數)折成銀元使用。
某個行業的專門用語(一般人不大理解)。
1.出行人的光輝。《文選.鮑照》"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李善注"顧野王《輿地志》曰'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食飲中,人不覺也。其家絶滅者,則飛游妄走,中之則斃。'行暉,行旅之光輝也。"呂良注"江中有物,名曰水弩,于中流含沙射人之影。此言病行客使無光輝。"一說為蠱夜飛時的曳光。
1.軍中指揮用的旌旗。
舊時城市中同行業的手工業者或商人的聯合組織。每一個行會都有自己的行規。
1.流通財物。
2.進行賄賂。
1.用火。
1.商行的伙計。
加工不精細的器具、服裝等商品。
1.詈詞。猶言壞東西。
1.亦作"行跡"。亦作"行跡"。亦作"行跡"。
2.經行的足跡。
3.比喻行動的蹤跡。
1.對行經或停居的人以財物相贈。謂封建時代賄賂過往官員。語出《漢書.食貨志下》"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騷擾相奉,百姓抏敝以巧法,財賂衰耗而不澹。"
1.汲水。
1.行列。
1.運行迅速;行走迅速。
1.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