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天5時48分46秒。公歷規定一年365天,所余的時間約每四年積累成一天,加在二月里。農歷規定一年354天或355天,所余的時間約每三年積累成一個月,加在某一年里。這樣的辦法在歷法上叫作閏。
2.
名詞
(Rùn)姓。
1.
亦作“閠”。
2.
謂置閏。參見“閏月”。
1.出自《易·系辭上》五歲再閏。
2.出自《左傳·文公六年》閏以正時。
3.出自《獨斷》三年一閏,五年再閏。
4.出自《癸巳存稿·閏》閏于歲終者,秦法之失。
3.
馀事。
1.出自《寄答王直方》詩人生如此耳,文字已其閏。
4.
增添。參見“閏益”。
1.出自《紅繡鞋》曲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兒妨甚么。
2.出自《奈何天·醉巹》紅鸞運,紅鸞運,喜樂事,今番閏。
3.出自《開國奇冤·旨例》本書自《開學》至《圓案》,計十六折。先以《約敘》,閏以《剩義》,共成一十八出。
5.
偏;副;偽。與“正”相對。參見“閏位”。
1.出自《答郭純長官書》夫正閏之論,誠為難曉。
2.出自《宋史·宋庠傳》〔庠〕又輯《紀年通譜》,區別正閏,為十二卷。
3.出自《輟耕錄·正統辨》前代異史,今日兼修,是非之論既明,正閏之統可定。
4.出自《新史學·論紀年》蓋凡史必有紀年,而紀年必借王者之年號,因不得不以一為主,而以余為閏也。
6.
通“潤”。滋潤。
1.出自《素問·痿論》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閏宗筋。
1.妻子的祖父。
1.守衛。
1.聚集。
1.《禮記.檀弓上》"天子之殯也,菆涂龍輴以槨。"原意為堆疊木材于輴上為槨形而涂之,后引申為停放靈柩。
2.借指靈柩。
1.鄹里和闕黨的并稱。鄹里,孔子故里。闕黨,亦稱闕里,孔子授徒講學之所,在洙泗之間◇以"鄹闕"代稱孔學禮教。
1.小雜魚。
1.淺陋的議論。
1.淺陋。
1.迂腐的儒士。
2.猶鯫生。自稱的謙詞。
①小人,愚陋之人鯫生誤人。②小生。謙稱自己嘆鯫生不才。
1.學識淺陋的書生。多作自稱的謙詞。
1.方言。謂才智低劣的人。
1.小雜魚。
1.愚陋。
1.明代北方民俗,婦女在元宵或正月十六日夜相率出游,以祛除百病。
1.謂行走的序列。
1.比喻事勢發展順利迅速。語出《漢書.蒯通傳》"猶如阪上走丸。"
1.指演唱戲曲不合板眼。亦用以比喻言行失當。
1.供奔走的小吏。
1.奔往相告;馳報。
2.專指向升了官或科舉中式的人家里送喜報。
1.戰敗而逃。亦指敗逃的軍隊。
1.謂遇上壞運氣;倒霉。
1.逃奔。
2.奔往,快步前往。
3.謂奔走服役。
1.派遣仆從。
揮筆疾書走筆如飛|走筆疾書|沒用多少時間,一篇文章他走筆立成,如有宿構。
1.奉贈禮金;送禮。
1.謂武功高強,能在建筑物上行走如飛。
1.躲避;逃避。
戲曲表演程式。表現身懷武藝者輕裝潛行。由云手、踢腿、旋子等一套動作組合而成。有單人獨行的單走邊,兩人同行的雙走邊,多人進行的多人走邊,以及以樂器伴奏邊舞邊唱的響邊”和不以樂器伴奏的啞邊”等。
1.猶言走偏鋒。
1.猶言走門路。
1.偷漏挪移。
1.騎者在馬上表演技藝。
1.亦作"走鑣"。
2.舊謂保鏢者護送人或貨物。
1.見"走鏢"。
1.奔跑,跑步。
2.走路;行步。
3.指步伐操練。
1.逃走躲藏。
1.方言。謂狗發情。
2.泛指動物發情。
1.服役奔走。
1.出場;在舞臺上走步配戲。
曲藝表演形式之一。演員表演時邊說邊唱邊舞。如東北的二人轉、四川的車燈、湖北的三榛鼓等。多由民間歌舞發展而來,或曾受民間歌舞影響。
1.驅車。
1.見"走趨"。
1.打更;巡夜。籌,更籌。
美國故事片。環球影片公司1985年攝制。庫爾特·利德基編劇,西德尼·波拉克導演,梅麗┒·斯特里普、羅伯特·雷德福主演。1914年,丹麥女作家卡倫在到達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后幾小時,就與風流男爵成了名義夫妻◇卡倫經營一個大咖啡種植園,并愛上志趣相投的英國人丹尼斯。直至1931年丹尼斯去世,卡倫才離開非洲回國。
1.揮鞭。指騎馬飛奔。
1.謂上門就讀。
1.逃竄,逃奔。
2.擴散。
1.舊俗婚禮時,新郎新娘踏過鋪在地上的長串麻袋,以象征傳宗接代。袋與代諧音。
1.指個人來往各地販賣緊缺貨物以牟利。多稱跑單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