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陾陾”。眾多貌。
1.出自《詩·大雅·綿》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
2.出自《說文·阜部》陾陾,筑墻聲也。《詩》曰:“捄之陾陾。”
3.出自《玉堂嘉話》爰構爰締,筑之陾陾。
2.
用同“堧”。邊緣馀地。
1.出自《燕下鄉脞錄》宋淳熙間,慧日院僧疏廟陑渠,得寶玉六事:三璧、二環、一簪。
3.
亦作“陑”。
窮得一無所有陷入赤貧困境|赤貧如洗。
1.《孔子家語.致思》"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童謡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后因以"赤萍"指太陽。
1.謂心中一無牽掛。
1.厚樸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厚樸》。
1.見"赤旗"。
1.紅色的云氣。古代以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之日觀云色,謂赤色者主兵荒。見《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兇"漢鄭玄注◇因以赤氣為兵災之象。
2.紅色的云氣。傳說謂帝王的祥瑞。舊史稗說中每載帝王降生或所處之地有赤氣出現。
3.炎暑之氣。
1.北齊時民間私鑄錢名。
在臺灣省臺南市北部。創建于1650年。原為荷蘭人侵臺時筑的內城,名普羅文薩堡,又名紅毛樓。高105米,周長141米。1862年被地震所毀,1879年重建。樓兩層,雄偉壯麗。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后曾以此為承天府。1921年改為歷史陳列館。為臺南市著名古跡。
1.指嬰孩。
1.真誠的心意。
1.指沒有一點云翳的晴空。
1.猶赤貧。
1.赤色虬龍。神話中仙人的坐騎。
1.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
1.傳說中的瑞鳥。
2.古代戰艦名。
1.相傳周文王姬昌為西伯時,有赤色鳥銜丹書止于其戶,授以天命◇其子武王果滅商而建立周朝◇亦泛指帝王順天受命之祥瑞。
1.見"赤雀銜丹書"。
1.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1.紅土。
2.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南方色赤,以赤壤象征南方。
1.酷熱,極度炎熱。
2.熾熱;赤誠火熱。
3.又紅又熱。
1.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2.指新娘。舊俗新婚之夜,新娘須穿紅衣紅褲,戴紅頭巾,故稱。
1.紅日;烈日。
2.比喻天子。
1.泛指動物的肉。
2.猶皮肉。
1.猶赤裸裸。
1.紅色。
2.象征無產階級革命。
1.植物名。
1.指仙丹。
2.稱紅糖,即原糖。
1.傳說中的山名。
2.即赤堇山。
1.指晩霞,夕照。因紅似火燒,故稱。
1.根皮為淡褐色的芍藥,中醫入藥,有活血﹑消腫﹑止痛等功效。
1.火一樣的舌頭。比喻讒毀者之口。
1.比喻讒言為害極其嚴重。
1.赤色的蛇。古代以為祥瑞之物。
1.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赤色象南方,因以赤社分賜南方諸侯,使歸而立社建國。《史記.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胥為廣陵王。曰'于戲,小子胥,受茲赤社!朕承祖考,維稽古建爾國家,封于南土,世為漢藩輔。'"后用作出任南方封疆大吏之典。
1.光著身體。
2.形容身無錢財。
1.光著身體。
1.見"赤身露體"。
1.南方的神。
1.北齊時民間私鑄錢名。
1.赤色繩子。傳說月下老人以此系男女之足,使成夫婦。事見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
1.見"赤繩系足"。
1.見"赤繩系足"。
1.相傳月下老人主司人間婚姻,其囊中有赤繩,于冥冥之中系住男女之足,雙方即注定為夫婦。
1.五行家指兵火之災的征兆。
1."紅十字會"的舊稱。
1.紅色的石頭。
2.指丹砂。
1.中藥名。砂石中硅酸類的含鐵陶土,多呈粉紅色。性溫,味甘澀,功能止血﹑止瀉。
1.謂忠誠。
1.即赤帝。
1.空手,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