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纏繞;繚繞。
1.出自《山海經·海外西經》﹝窮山﹞其丘方,四蛇相繞。
2.出自《定情詩》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3.出自《庭楸》詩各有藤繞之,上各相鉤聯。
4.出自《昆侖行》詩看前面,云遮霧繞。
2.
引申指某事或某問題糾纏不清。
1.出自《駱駝祥子》我看昨個晚上你是有點繞住了;遇上急事,誰也保不住迷頭。
3.
圍繞;環繞。
1.出自《莊子·說劍》繞以渤海,帶以常山。
2.出自《短歌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出自《論淮西事宜狀》繞逆賊州縣堡柵等,各置兵馬。
4.出自《幻滅》他又順著腳尖兒走,在這空場里繞圈子。
4.
不直接從正面過去,走曲折迂回的路。
1.出自《后漢書·岑彭傳》及彭至武陽,繞出延岑軍后,蜀地震駭。
2.出自《兒女英雄傳》他便把驢兒一帶,繞到山后,下了驢兒,從山后上去,隱在亂石叢樹里竊聽多時。
3.出自《且介亭雜文·阿金》使我走過的時候,必須十分小心,先看一看這位阿金可在曬臺上面,倘在,就得繞遠些。
1.恭敬地謁見。
1.整衣。
1.敬謹共守。
1.恭敬地拱手行禮。
1.敬受。
1.見"肅雍"。
1.見"肅雍"。
1.劇烈震動。有令人恐懼之意。
1.恭敬畏慎。
1.整飭;整治。
1.猶端正。
2.整飭,使端正。
1.猶恭敬。
1.謂端正志趣。
1.整頓治理。
1.嚴肅莊重。
1.古坐容之一◇指端正地坐著。
1.雨聲。
1.指宋司馬光。司馬光為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故稱。
1.純潔清白。
2.潔白明亮。
1.猶素餐。不做事而能飽食。
1.平素的志趣﹑抱負。
2.向來存于心間。
1.見"素瓷"。
1.白色的墻壁﹑山壁﹑石壁。
1.潔白的玉。
2.比喻圓月。
1.高雅的風度﹑品格。
2.指白發。
1.亦作"素颷"。
2.秋風。
1.見"素飆"。
1.白發。
1.潔白的冰。
1.白色的波浪。
1.一向合不來。
1.彼此一向不認識。
1.文學﹑藝術創作的原始材料。即未經提煉和加工的實際生活現象。
2.指編纂書刊的第一手材料。
1.見"素彩"。
1.亦作"素采"。
2.白色的光彩。
3.指月光。
1.全用蔬菜﹑瓜果﹑植物油等做的菜。
1.見"素餐"。
1.駕車的白馬。一般用于喪事。
1.亦作"素飡"。
2.無功受祿,不勞而食。
3.蔬食。
1.即尸位素飡。謂居位食祿而不做事。
1.素的糕點茶食。
1.月的別稱。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1.浐水的別名。關中八川之一。因水色素白,故稱。
1.平日;往常。
1.早晨天亮的時光。
1.古代兇﹑喪事所用之車,以白土涂刷。
2.泛指喪事所用之車。
3.未經油漆﹑裝飾的車。
1.古代兇﹑喪之事所用的白車白馬。
2.《后漢書.獨行傳.范式》載范式字巨卿,與張劭為友。劭死,式馳赴之,未至而喪已發引。既至壙,將窆,柩不肯進。遂停柩移時,乃見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劭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式因執紼而引,柩于是乃前◇遂以"素車白馬"為送葬之辭。
3.指一般的白色車馬。
1.猶灰塵。
2.比喻雪花。
1.孔子據魯史修《春秋》,漢儒稱之為素王。左丘明作《左傳》,述孔子之道,闡明《春秋》之法,后人尊之為素臣。晉杜預《序》"說者以為仲尼自衛反魯,修《春秋》,立素王,丘明為素臣。"宋蘇軾《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詩之二"看君兩眼明如鏡,休把《春秋》坐素臣。"后亦以稱為儒家經典作傳疏的經學家。
1.謂無丞相之地位而具有丞相之才德與業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