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方〉船槳。
2.
見“橈骨”。前臂靠拇指一側的骨頭。
1.
船槳。
1.出自《楚辭·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
2.出自《漢武帝思李夫人》詩夜深池上蘭橈歇,斷續歌聲徹太微。
3.出自《小桃紅·吳江道中》曲一篷風色一橈云,詩有江湖風。
2.
劃槳。
1.出自《石城》詩江人橈艇子,將謂莫愁來。
3.
指小船。
1.出自《泛湖歸出樓中玩月》詩日落泛澄瀛,星羅游輕橈。
2.出自《還京口》詩北府市樓聞舊酒,南橋官柳識歸橈。
3.出自《履園叢話·雜記下》片片流云送畫橈,高樓何處夜吹簫。
1.沒有不通達的;沒有不通曉的。
1.什么事都干得出。多含貶義。
1.謂無處不用盡心力。
2.沒有什么極端的手段不使出來。
1.什么都有。
1.猶言到處都存在。
1.什么事情都知道,沒有不懂得的。
1.猶言無所不為,什么事都干得出來。多作貶詞。
2.無處不到。極言所到之廣。
3.猶言無微不至。極言其周到。
1.見"無所錯手足"。
1.見"無所錯手足"。
1.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沒有辦法,不知如何是好。
1.見"無所顧忌"。
1.沒有什么顧慮和懼怕。
1.見"無所畏憚"。
1.不贊同也不反對。
1.不在意,不留意。
1.見"無所施其技"。
1.什么事也干不了;什么事也不干。
1.沒有什么畏懼和顧忌。
1.沒有什么懼怕的,什么都不怕。
1.沒有什么;說不上。
2.不足道;不在乎。
1.沒有依靠和歸宿。
1.不動腦,什么都不關心﹑不思考。
1.沒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1.沒有什么重要。
1.佛教語。謂不被任何意念﹑事物所拘執。
1.不須著意做作。
2.謂安于現狀,不想作出什么成績。
1.亦作"無它"。亦作"無佗"。
2.沒有別的。
3.猶無恙;無害。
4.無二心,專一。
1.見"無他"。
1.沒有差謬。
1.無惡意;不變心。
1.詩文有用"無題"為題的,表示無題可標或不愿標題。
詩篇名。唐代李商隱作。寫分別后對戀人的相思之情,情意纏綿,意境深遠,是作者無題詩中的代表作。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歷來被人傳誦。
詩人作詩另有寄托,不便明確標明詩的題目,故意用無題”作為篇名。這樣的詩稱為無題詩”。有時用詩的開頭二字作為題目,但篇名不能概括全詩的內容(如唐代李商隱的《錦瑟》詩),也屬于無題詩”。李商隱的詩集中,篇名為《無題》的詩較多。
1.謂行禮中沒有一定的動作儀式。
2.沒有形體。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義的玄微。
3.沒有一定的體式或格式。
1.不廢;無盡。
1.謂失去庇蔭。
1.猶言不見天日。
1.原指軍將臨戰奮不顧身。《尉繚子.武議》"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主于后,無敵于前。"《淮南子.兵略訓》"其臨敵決戰,不顧必死,無有二心。是故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敵于前,無主于后,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無忌憚。
1.亦作"無忝和"。
2.不虛情假意,沒有詐偽。
1.猶無畑石。
1.亦作"無儋石"。
2.謂連少量存糧也沒有。形容家貧。
1.見"無添和"。
1.不雄厚。謂不強大。
1.《山海經》中所載草名。
戰敗一方向戰勝一方不附任何條件的投降,表示戰敗方的徹底失敗。戰敗國必須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并執行投降書所規定的條款。戰勝國可取消戰敗國的政府,對其承擔戰爭責任的政府官員進行審判。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德國和日本即為無條件投降。
1.指不納忠言。
1.沒有田界。亦以比喻人的言行沒有約束。
1.傳說在九州外的大沼澤名。
1.沒有系統。
2.謂分裂割據,不得正統。
3.沒有統領。
1.沒有頭顱。
2.指斬首的,殺身的。
3.沒有線索可查的。
4.沒了頭腦。形容走投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