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沒有系統。
2.謂分裂割據,不得正統。
3.沒有統領。
1.使干涸竭盡。
1.流血,灑血。
1.捕魚。
1.指道教的秘文與仙人的名籍。
1.謂修練道法。
1.即圖箓﹐圖讖。預言吉兇得失的文字。
1.殺害。
1.見"戮力同心"。
1.猶殺戮。
1.受刑被辱。
2.指殺戮污辱。
1.殺戮。
1.殺身。
1.亦作"戮尸"。
2.刑罰的一種。陳尸示眾﹐以示羞辱。《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求崔杼之尸﹐將戮之﹐不得。"
1.受戮而死。
1.刑戮和鞭笞。
1.殺身之禍。
1.殺敵之勇。
1.殺戮有罪的人。
1.即轆轤。安在井上用以汲水的起重裝置。亦指其中起旋轉作用的圓木。
1.醉魚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七.醉魚草》。
1.詈語。
1.有畫飾的殯車。
1.古代祭祀用的牲血與腸間脂肪。
1.局促;窘迫。
2.形容步子急促細碎。
1.碌碌。平庸貌。
1.象聲詞。
2.形容狹隘,局促。
1.猶轉文。說話愛用書面語和文言詞,以顯示有學問。
1.獨輪車。
①安在井上的汲水裝置夢斷轆轤金井。②指機械上的絞盤。
1.即轆轤韻。
1.劍名。劍首以玉作轆轤形為飾,故名。
1.見"轆轤劫"。
1.雜體詩名。律詩為八句五韻,作此體者須作五言或七言律詩五首,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于其他四首押韻的四個位置中,在第二首為第二句,在第三首為第四句,第四首為第六句,第五首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與第五首末句相同。絕句為四句,作此體者須作四首,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則第一首首句與第四首末句相同。這幾首詩的韻節如轆轤旋轉而下,故名。宋楊萬里有《城上野步用轆轤體》詩。周瘦鵑《蘇州游蹤.雙洞江南第一奇》"這七個字(一片飛云掩洞門)倒是現成的詩句,我們四個老頭兒何不借它來合作一首轆轤體詩,倒是怪好玩的。"一說,指聯句的一格。
1.律詩用韻的一種格式。如第二﹑第四句用甲韻,則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雙出雙入,此起彼落,有似轆轤,故名。
1.象聲詞。形容車行聲。
2.象聲詞。形容饑餓時腸中虛鳴聲。
3.轉動貌。
4.井上汲水的工具。
1.農具名。用以平場圃或碾稻麥的石磙。
1.羸病。
1.明潞簡王朱常渆的美稱。
1.明潞簡王朱常渆所制的琴。
1.春秋國名。赤狄之別種。公元前六世紀末,為晉所滅。故城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四十里。
1.嘲笑無須男子的戲語。東漢張裕為劉璋長史,其人多須,劉備嘲之為"諸毛繞涿居";劉備涿縣人,無須,裕嘲備為"潞涿君"。見《三國志.蜀志.周群傳》。按,《廣雅.釋親》"?,臀也。"涿,古音與"?"近,潞,與"露"諧音。潞涿,猶言露臀。
1.宋時樞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
1.抄本﹔抄錄的副本。
1.按名次錄用。
2.編次。
1.名冊。
1.即竹使符。為漢代分與郡國守相的符信。
1.法律上指訊問時記錄當事人說的供詞。
1.宋時中書省承旨起草的一種文件。
1.記載官俸等級的簿冊。録﹐通"祿"。
1.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