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頭)屈指卷握起來的手。
2.
名詞
拳術,一種徒手的武術。
3.
形容詞
拳曲。
4.
名詞
〈書〉力氣。
1.
亦作“搼”。
2.
手;卷手。
1.出自《說文·手部》拳,手也。
2.出自《呂氏春秋·贊能》魯君許諾,乃使吏鞟其拳。
3.出自《謫居感事》詩空拳入場屋,拭目看京師。
3.
拳頭。
1.出自《夢賦》乃揮手振拳,雷發(fā)電舒。
2.出自《后漢書·皇甫嵩傳》雖僮兒可使奮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
3.出自《晉書·石勒載記下》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4.出自《戲廓然》詩要看呵佛祖,瘦拳捉藜杖。
5.出自《蜜蜂·路》一雙紅眼釘著我們。兩手抓著拳。
4.
指鳥獸的趾爪。
1.出自《和吳處士題村叟壁》睡島鳧藏足,攀藤狖凍拳。
2.出自《普凈佛閣孤鶻》詩寺僧不敢施彈射,忽有蒼鶻張毒拳。
3.出自《解連環(huán)》詞伴閑漁露頂,宿鷺聯(lián)拳,一般頭白。
5.
搏擊;拳擊。
1.出自《有鳥》詩俊鶻無由拳狡兔,金雕不得擒魅狐。
2.出自《少室山房筆叢·二酉綴遺上》﹝鄧弼﹞能以力雄人,鄰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撲地。
3.出自《聊齋志異·黃將軍》黃拳之臂斷,搜橐而歸孝廉。
6.
力氣;勇力。
1.出自《詩·小雅·巧言》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2.出自《資治通鑒·漢獻帝初平三年》卓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
7.
拳術。一種徒手的武術。
1.出自《北齊書·神武帝紀下》元子干攘臂擊之,謂騰曰:“語爾高王,元家兒拳正如此。”
2.出自《紀效新書·拳經(jīng)》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
3.出自《花月痕》這日又是兩下酣戰(zhàn),都脫了鍪甲,去了兵器,下馬較起拳來。
8.
真摯。參見“拳拳”。
1.出自《再生緣》侍父官游游且壯,蒙親垂愛愛偏拳。
2.出自《集韻·平??》拳,一曰愛也。
9.
卷曲;彎曲。
1.出自《儀禮·鄉(xiāng)射禮》楅髹橫而拳之。
2.出自《漢書·外戚傳上·孝武鉤弋趙唼妤》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
3.出自《蕭朝散惠石本韓干馬圖馬亡后足》詩君不見太宗戰(zhàn)馬拳腹毛,身騎此馬縛群豪。
4.出自《醒世姻緣傳》若遇著硬去處,略略觸他觸兒,不覺就拳成一塊了。
10.
見“拳母”。謂少小即生兒為母。
1.出自《聊齋志異·真定女》有孤女,方六七歲……未幾,生男。母嘆曰:“不圖拳母,竟生錐兒!”
11.
量詞。用于以拳擊人的動作。
1.出自《魏書·孝靜帝紀》文襄使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
2.出自《還牢末》只一拳將人打死。
3.出自《水滸傳》早被那大漢一拳一個,都打的東倒西歪。
12.
量詞。塊。
1.出自《桃花扇·傳歌》一拳宣石墨花碎,幾點蒼苔亂染砌。
2.出自《歸夢》案上幾拳不變的奇石,何如天空善變的浮云?
13.
量詞。樁;注。
1.出自《合汗衫》我這一去,不得一拳兒好買賣不回來。
2.出自《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聞知師父入東京去,得拳道路。
14.
通“弮”。弩弓。
1.出自《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沫血飲泣,更張空拳。
1.仿效;學習。
1.模仿沿襲。
1.模擬想象。
1.依樣復制。
1.見"摹效"。
1.摸樁。夜里偷襲敵人。
描摹事物的形狀、聲音極意摹狀。
1.捉摸;把握。
1.猶摹帖。
1.澆灌混凝土用的模型板,一般用木料制成。
1.亦作"橅碑"。
2.摹刻有圖文的石碑。
1.亦作"橅本"。
2.照書畫原件臨摹或翻刻拓印的復制品。
3.照原本摹寫或摹畫。
1.模范,表率。
1.謂模拓而傳播。
1.逐字仿效。
1.見"模拓"。
1.標準。
1.制造器物的模型。
2.引申為規(guī)則,法度。
3.榜樣,表率。
4.今多指先進人物。
5.效法。 6.描摹,描繪。 7.猶約束,制約。
1.巨材。
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的行為的過程。是社會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兒童方面,兒童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模仿。可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模仿、外部模仿和內部模仿等多種類型。
1.亦作"橅彷"。同"模仿"。
1.亦作"橅放"。
2.模仿。
1.仿效古人。
1.照事物原貌描畫。
1.模型。引申為法則﹑規(guī)范。
1.木名。
1.生產(chǎn)上使用的各種模型。
1.楷模,榜樣。
2.效法,學習。
1.照原樣摹寫鐫刻。
進行大型程序設計的一種方法。將一個待設計的大型程序,按其功能劃分為許多相對獨立的模塊。每一模塊有自己的信息入口和出口,模塊間的連接簡單而方便。這樣設計出的程序易讀、易改、易調試、易維護。
1.仿照原樣雕刻。亦指雕刻之文。
1.見"模棱兩可"。
1.見"模棱首"。
1.亦作"模棱手"。
2.謂遇事不置可否,處世圓滑的人。
1.猶大略,大概。
①模仿;仿照模擬真人大小|模擬演出。②推測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
也稱模型方法”。通過在實驗室中設計和制作出與某自然現(xiàn)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地研究原型的形態(tài)、特點和規(guī)律性的方法。特點是可對已事過境遷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實驗研究,可將研究對象放大或縮小并在短時間內重復出現(xiàn),可使人在某些特殊實驗中趨利避害。
1.猶典范,準則。
1.模仿剽竊。
1.仿制刻印。
1.用文字或圖畫描繪山水景物。
1.事物的標準樣式。
根據(jù)研究對象的某些特征進行的識別和分類。包括圖像識別、聲音識別、文字識別、指紋識別等。具有實現(xiàn)部分人類腦力勞動自動化的特點。是計算機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
1.見"模拓"。
以模態(tài)判斷為前提或結論的推理。根據(jù)模態(tài)判斷間的關系進行。也有直接推理和間接推理之分。例如由不可能一切規(guī)律都已為我們所掌握”推出必然有的規(guī)律還沒有為我們所掌握”,就是一個直接的模態(tài)推理。
1.亦作"橅帖"。
2.照帖摹寫。
1.亦作"模搭"。亦作"模搨"。
2.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圖畫﹑文字照原樣印下來。
1.仿效,學習。
1.法則。
1.描繪形容。
2.類比,比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