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蘧然”。驚喜的樣子。
2.
名詞
(Qú)姓。
3.
見“蘧麥”,草本植物,葉子狹披針形,花淡紅色或白色。全草可入藥。
4.
〈書〉同“蕖”。
1.
蘧麥。即瞿麥。石竹科。多年生草本。葉對生,狹披針形。夏季開花,花淡紅或白色。可栽培供觀賞,全草入藥。
1.出自《說文·草部》蘧,蘧麥也。
2.
驚喜貌。參見“蘧然”。
1.出自《莊子·大宗師》成然寐,蘧然覺。
2.出自《夢內》詩蘧然一枕成何事,亂逐秋風向若耶。
3.出自《聊齋志異·寄生》方握手殷殷,適母來撫摩,蘧然而覺,則一夢也。
4.出自《噩夢》詩蘧然奮醒一大夢,手挽東海洗眼孔。
3.
見“蘧蒢”。用葦或竹編成的粗席。
1.出自《鹽鐵論·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經,單藺蘧蒢而已。
2.出自《周書·韋夐傳》昔士安以蘧蒢束體,王孫以布囊繞尸。
3.出自《舟中作》詩蘧蒢作帆三版船,漁燈夜泊閶門邊。
4.出自《明史·后妃傳二·莊烈帝恭淑田貴妃》暑月駕行幸,御蓋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從者皆得休息。
4.
通“蕖”。芙蕖。即荷花。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蘧藕拔,蜃蛤剝。
5.
姓。春秋時衛有蘧伯玉。見《論語·憲問》。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蘧氏,衛大夫蘧瑗字伯玉之后,漢有大行令蘧正。
6.
見“蘧蘧”。高聳貌。參見“渠渠”。
1.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
7.
見“蘧蒢”。身有殘疾不能俯視的人。
1.出自《國語·晉語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
2.出自《上執政書》蓋自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瞆、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盡其才。
3.出自《奈何天·形變》那里知道冥冥之中有我這變形使者,能把蘧蒢、戚施變做潘安、宋玉。
8.
見“蘧蒢”。諂諛獻媚的人。
1.出自《論衡·累害》戚施彌妒,蘧除多佞。
2.出自《漢書·敘傳下》宣之四子,淮陽聰敏,舅氏蘧蒢,幾陷大理。
3.出自《次以道韻寄范子夷子默》持論不蘧蒢,奉身謝夸詡。
1.每年定時祭祀。
2.每年薦舉。
1.年節。
2.歲月。
1.歲俸。
1.年景,四時之景。
1.年終。
1.當年所釀之新酒。
1.即太歲之神。古人以為沖犯它是不吉利的。
1.古代每年對官吏政績的考核。
2.明代提學官和清代學政,每年對所屬府﹑州﹑縣生員﹑廩生舉行的考試。分別優劣,酌定賞罰。凡府﹑州﹑縣的生員﹑增生﹑廩生皆須應歲考。
1.漢時,每年從太學中選任官吏的考試。
2.一年的賦稅。
3.一年的勞績。
1.方言。牲口的年齡。因從牲口的牙齒上能看出其歲數,故稱。
1.年終祭祖。
2.年終。
1.歲暮,一年將盡的時候。
1.猶歲酒。
1.見"歲歷"。
1.宋代國家為安邊求和每年對外的贈物。
1.指年紀。
1.歲時;節令。
1.任職期滿。
1.《禮記.王制》"冢宰制國用,必于歲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國用。"鄭玄注"杪,末也。"后謂年底為歲杪。
1.歲的名稱。
2.指干支紀年的年名。
1.一年快完的時候。
1.歲末,一年將終時。
2.喻人的晩年。
1.年月;時光。
2.一年。指短時間。
1.古代諸侯每年派使者朝見天子。
2.指國與國之間的遣使訪問。
1.一種迷信禁忌的名稱。指太歲所沖的方位。如太歲星運行到子位,子位叫直符,同子位相對的午位即叫歲破。迷信認為,在太歲所沖的方位或向太歲所沖的方位搬遷是不吉利的。
1.一年的氣候。
1.年成豐熟。
1.元旦,新年第一天。唐顧況有《歲日作》詩。宋梅堯臣有《余之親家有女子能點酥為詩并花果麟鳳等物一皆妙絕其家持以為歲日辛盤之助》詩。
1.謂一年內收入的總數。
1.一年,四季。
2.歲月;時間。
3.每年一定的季節或時間。
4.年景;年成。
1.謂一年中財政支出多于收入。
1.每年的貿易。
1.一年中應做的事。
2.多指一年的農事。
3.指諸侯每年秋天朝見天子的事。
4.每年祭祀的事。
5.一年的時序。
1.歲考。
1.一年的收入。
1.一年開始的時候。一般指第一個月。
2.指一年的第一天。
1.每年運送到京師或指定地點的貢賦。主要是糧米,多由水路運輸。
1.見"歲熟"。
1.亦作"歲孰"。
2.年成豐熟。
1.年數。
2.指人的年齡。
1.歲月遞減。謂年老。
1.歲兇;災年。
1.指草木。因其一歲一榮枯,故謂。
1.除夕。
1.一年的積余。
1.即木星。古人認識到木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其軌道與黃道相近,因將周天分為十二分,稱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即以其所在星次來紀年,故稱歲星。
2.即太歲。用以喻災禍。
3.相傳漢東方朔仕漢武帝為大中大夫。武帝暮年好仙術,與朔狎昵,從朔求不老之藥及吉云﹑甘露等。朔嘗謂同舍郎曰"天下知朔者唯大王公耳"。及朔卒,武帝召大王公問之,對以不知。問何能,對以善星歷。乃問諸星皆在否,曰"諸星具在,獨不見歲星十八年,今復見耳。"帝仰天嘆曰"東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歲星哉!"事見舊題漢郭憲《東方朔傳》◇遂用為典實。
1.見"歲陽"。
1.歲時的順序;歲月。
1.一年將盡的時候。
2.指人的暮年。語本《楚辭.九歌.山鬼》"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1.亦稱"歲雄"。古代以干支紀年,十干叫"歲陽"。
2.《詩.小雅.采薇》"曰歸曰歸,歲亦陽止"。毛傳"陽,歷陽月也。"鄭玄箋"十月為陽。"后用以指農歷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