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臍之別名。
2.神話傳說中的天池。
3.古寶劍太阿與龍淵的并稱。泛指利劍。
1.見"圣跡"。
北美洲西印度群島中島國。臨加勒比和大西洋。面積269平方千米。人口403萬(1992年)。首都巴斯特爾。屬火山島。熱帶海洋氣候。蔗糖業為經濟支柱。
1.牛腸胃中已化之草。
1.圣人的述作。
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的傳統節日。與開齋節、古爾邦節同為伊斯蘭教三大節日,在每年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屆時,人們前往清真寺聽教長、阿訇講經,有些地方還宰殺牛、羊,設宴聚餐。
1.皇帝或臨朝皇后的車乘。亦借指皇帝或皇后。今多用于諷刺或比喻。
1.野蠶的繭子。古人以為天神所生﹐故稱。
1.見"圣鑒"。
1.指吉兆。珓﹐杯珓﹐占卜之具﹐多以蚌殼或形似蚌殼的竹木為之﹐共兩片。占卜時﹐投空擲于地﹐視其俯仰﹐以定吉兇。
1.舊稱堯﹑舜﹑文﹑武﹑周公﹑孔子的教導。
2.宗教信徒對各自宗教的尊稱。
1.唐碑名。全稱《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玄奘法師至印度取經﹐回長安后﹐譯經﹑論一千余卷。貞觀二二年﹐太宗作此序表彰其事。時高宗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記》。至高宗朝﹐多處將序﹑記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為咸亨三年由弘福寺僧懷仁集晉王羲之字跡刻成﹐后附玄奘所譯《心經》。碑在西安學宮﹐世稱《集王圣教序》。
1.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左丞相源干曜﹑右丞相張說等上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制許之◇歷代皇帝生日或定節名﹐或不定節名﹐皆稱為圣節。
1.圣人或帝王的誡諭。亦指上帝的警誡。
1.舊指圣人手訂的經典和賢人闡釋的著作。
1.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
2.指傳道的境域。有時用于比喻或諷刺。
3.比喻藝術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1.猶圣規。
1.帝王的寵眷。
1.猶靈感。
1.猶圣主。
2.對德才高超者的尊稱。
1.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輔弼之臣﹐后專指宰相。
1.謂往昔的圣人。多指已故的帝王。
1.太平天國實行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的制度﹐稱其所建立的國庫為"圣庫"。規定全體衣食俱由圣庫開支。但至后期﹐圣庫制度雖仍在天京施行﹐但高級官員已先蓄私產﹐繳獲歸公的原則亦已無形破壞。
1.猶御覽。
1.見"圣歷"。
1.猶圣明和英明。
1.即孔林。指孔子及其后裔的陵園。
1.指古代圣人之靈。
2.指已故帝王。
3.對帝王或神圣的威靈之尊稱。
4.猶神靈。
5."上帝圣靈"(godtheholyghost)的簡稱。基督教基本信條三位一體中的第三位。
1.稱賢明的縣令。
2.尊稱帝王的命令。
1.帝王的思慮或憂念。
1.指帝王的謀略。
1.帝王和圣人的論述。
1.謂進入圣道之門。
2.謂孔子的門下。亦泛指傳孔子之道者。
1.古代對荒年可以療饑活命的糧食的敬稱。常指野生稻米。
1.孔廟的尊稱。
睿圣英明。封建時代常用為稱頌帝王之辭,因也用作帝王的代稱吾皇圣明|方今圣明在上,旁搜俊賢。
1.樂曲名。隋時傳自高昌﹐至唐開元時又有新制。
1.語出《書.伊訓》"圣謨洋洋﹐嘉言孔彰。"本謂圣人治天下的宏圖大略◇亦為稱頌帝王謀略之詞。
2.猶圣訓。
3.猶圣旨。
1.猶圣略。
1.君主時代對皇太后的尊稱。
2.舊時對孔子母親的尊稱。
3.古代民間尊稱有殊功于民的婦女。
4.古代對女神﹑女巫之稱。
5.舊時各地多有圣母祠﹑圣母廟等。 6.基督教徒尊稱耶穌之母馬利亞。
1.唐女皇武則天的尊號。
1.唐懷素草書法帖名。
1.古代傳說中的神木。
1.德才超群的男子。
2.傳說中有道之士。
1.對孔子的尊稱。孔子字仲尼﹐被尊為圣人﹐故稱。
1.鳳凰的美稱。
1.有圣德的女子。常指將為后妃者﹐亦指女神。
1.太平天國稱腰牌為"圣牌"。
1.絕妙的品物。多用于書畫或其他文物藝術品。
1.吉兆。箁﹐即杯箁﹐一種卜具﹐形似兩蚌殼﹐投空擲之落地﹐觀其俯仰﹐以斷吉兇。古以玉為之﹐后來也用竹﹑木為之。
1.《孟子.公孫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漢王充《論衡.刺孟》"五百年者﹐以為天出圣期也。"后遂以"圣期"為圣人出世的時期。
2.當世的諛稱,猶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