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刑具。束頸的鐵圈。參見“鉗釱”。
1.出自《舊唐書·刑法志》又系囚之具,有枷、杻、鉗、鎖,皆有長短廣狹之制。
2.出自《茶余客話》古之刑在項曰鉗,今之煉鎖。
2.
古刑罰。以鐵器鉗束人的頸項、手、足。
1.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
2.出自《感事》詩瓢飲不甘顏巷樂,市鉗真有楚人憂。
3.
鉗持,緘禁。
1.出自《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
4.
引申為威懾。
1.出自《吹劍四錄》賊京鉗天下,屏氣不得吐。
5.
惡劣。
1.出自《荀子·解蔽》案強鉗而利口,厚顏而忍詬。
2.出自《呂氏春秋·審時》后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6.
夾,夾取。
1.出自《漢書·江充傳》燒鐵鉗灼,強服之。
2.出自《藍田縣丞廳壁記》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
3.出自《責白髭文》年來白髭,歲添一莖,鉗去復生。
4.出自《科爾沁旗草原》我幾時說話不算話來過?你也不怕閻王爺鉗舌頭!
7.
用來夾持小型工件,彎曲或切斷金屬絲的一種工具。可分為尖口鉗、平口鉗和鯉魚鉗等。
1.出自《乞巧文》膠加鉗夾,誓死無遷。
8.
節肢動物的螯。
1.出自《吶喊·社戲》蝦是水世界里的呆子,決不憚用了自己的兩個鉗捧著鉤尖送到嘴里去的。
1.分擔過失﹑過錯。
指很少的數量;些微~不爽 ㄧ不差~。
1.見"分文不取"。
1.亦作"分毫無爽"。
2.形容毫無差錯。
1.見"分文不直"。
1.見"分毫不爽"。
1.形容分析細致﹑深入。
1.情義;友誼。
分號1標點符號(;),表示一句話中間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 分號2 [fēnhào]分店本店只此一家,別無~。
1.見"分強"。
1.分開與合并。
2.辨析歸類。
①指人民公社時期社員定期分配工分值。②企業分配盈余或利潤年終~ㄧ按股~。
1.分紅。
為了使某些地區不遭受洪水災害,在上游適宜地點,把一部分洪水引入別的地方,這種措施叫做分洪。
1.將虎狀符節的一半給受封者作為信物。謂授與官爵。
1.見"分虎竹"。
1.亦作"分虎節"。
2.分虎。
1.見"分花約柳"。
1.亦作"分花拂柳"。
2.形容女子走路姿態美好。
①性質相同的事物變成性質不同的事物;統一的事物變成分裂的事物兩極~ㄧ有些字,古代本是一個,由于后來加上了不同的偏旁,就~成幾個。②使分化~瓦解 ㄧ~敵人。③在生物個體發育的過程中,細胞向不同的方向發展,在構造和機能上,由一般變為特殊的現象,例如胚胎時期的某些細胞分化成為肌細胞,另一些細胞分化成為結締組織。
科學發展中兩種相反相成的趨勢。分化指在原有的基本學科中細分出一門或幾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整合指相鄰甚至相距很遠的學科之間交叉、滲透、溶合而形成邊緣性、綜合性學科。
1.見"分畫"。
1.亦作"分劃"。區分;劃分。
2.部署;調配。
1.方言。辯白。
1.分得利益,分到好處。
1.分解;開脫。
2.分辯。
3.結算,算清。
需通過總機才能接通電話的通話裝置。
1.按動物機體的組織部位分解開來。
1.區分等次位置。
2.區分等級。
1.又稱階梯治療。戰時各級救治機構對傷病員進行分工救治的總稱。根據戰時條件和醫學要求,將傷病員的整個救治過程,由縱深梯次配置的各級救治機構,按照各自的救治范圍分工完成。
1.調節,調劑。
2.猶分際。
1.拿出財物救濟他人。
1.見"分煙析產"。
1.把敵軍分割成零散的小股部隊,分別殲滅之,叫分殲戰。
1.判別。
2.間隔,分開。
1.區分。
2.加以區別,揀出歸類。
1.減少自己所有之物分送他人。
2.指從中拿出一部分來。
1.謂分別建立部落。
1.區分疆界。
2.分守之地,謂轄境。
3.謂斷句。
1.志同道合之交。
1.部分,部門。
指用幾段歌詞配同一曲調的歌曲。各段歌詞在字數、韻律方面大致相同。民歌和群眾歌曲中常見,如《蘭花花》、《繡金匾》、《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
1.分割;割裂。
①一個整體分成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例如物理學上力的分解,數學上因式的分解等。②一種物質經過化學反應而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如碳酸鈣加熱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③排解(糾紛);調解難以~ㄧ讓他替你們~~。④分化瓦解做好各項工作,促使敵人內部~。⑤解說;分辯且聽下回~(章回小說用語)ㄧ不容他~,就把他拉走了。
化學反應類型之一。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如2h2o電解2h2↑+o2↑2nahco3△na2co3+h2o+co2↑
又稱還原者”。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釋放在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
劃分界線~線ㄧ河北省和遼寧省在山海關~。
①劃分開地區的界線過了河北河南兩省的~,就進入了豫北。②比喻界限是非的~不容混淆。
比喻過分計較小事。
1.見"分斤掰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