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刑具。束頸的鐵圈。參見“鉗釱”。
1.出自《舊唐書·刑法志》又系囚之具,有枷、杻、鉗、鎖,皆有長短廣狹之制。
2.出自《茶余客話》古之刑在項曰鉗,今之煉鎖。
2.
古刑罰。以鐵器鉗束人的頸項、手、足。
1.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
2.出自《感事》詩瓢飲不甘顏巷樂,市鉗真有楚人憂。
3.
鉗持,緘禁。
1.出自《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
4.
引申為威懾。
1.出自《吹劍四錄》賊京鉗天下,屏氣不得吐。
5.
惡劣。
1.出自《荀子·解蔽》案強鉗而利口,厚顏而忍詬。
2.出自《呂氏春秋·審時》后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6.
夾,夾取。
1.出自《漢書·江充傳》燒鐵鉗灼,強服之。
2.出自《藍田縣丞廳壁記》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
3.出自《責(zé)白髭文》年來白髭,歲添一莖,鉗去復(fù)生。
4.出自《科爾沁旗草原》我?guī)讜r說話不算話來過?你也不怕閻王爺鉗舌頭!
7.
用來夾持小型工件,彎曲或切斷金屬絲的一種工具??煞譃榧饪阢Q、平口鉗和鯉魚鉗等。
1.出自《乞巧文》膠加鉗夾,誓死無遷。
8.
節(jié)肢動物的螯。
1.出自《吶喊·社戲》蝦是水世界里的呆子,決不憚用了自己的兩個鉗捧著鉤尖送到嘴里去的。
1.指地位不高的武官。
1.不正;傾斜。
1.謂心存偏向,不公正。
1.裝在軸上的輪形零件,軸孔偏向一邊。軸旋轉(zhuǎn)時,輪的外緣推動另一機件,產(chǎn)生往復(fù)運動。多用來帶動機械的開關(guān)﹑活門等。
1.相信一方。
1.片面實行。
2.單獨而行。
3.獨特的操守。
1.獨醒。
1.指修道的旁門。
1.偏邪不正之言。
2.猶片言。
1.不顯眼。
1.稀有少見的藥。
1.偏偏要;卻要。表示故意違反客觀要求去做某事。
1.兩色合成之衣。
1.偏斜;傾斜。
1.最宜;特別合適。
1.有所偏重或偏向。
2.不整齊。
1.某一方面的技藝專長。
1.例外,不同。
1.邊遠之地。因言語不同,須譯而能通,故稱。
1.謂心術(shù)不正。
1.偏壅。
1.亦作"悂謬"。
2.謬誤。
1.即鈹針。
2.兩邊有刃的刀。
1.紛亂離散。
1.掩蓋﹐掩飾。
1.見"鈹針"。
1.箭頭較薄而闊﹐箭桿較長的一種箭。
1.一種風(fēng)動的金屬切削工具。形似風(fēng)鎬。
1.見"鈚锘槍"。
1.即鈚箭。
1.象聲詞。
1.本為戲曲毯子功名詞。兩腿分開成"一"字形落地,后為舞蹈﹑體育所吸收。
1.以斷木劈成,用以引火的小木塊或小木條。
1.一種刀背較厚,用來劈竹子﹑木頭等的刀。
1.當(dāng)初,起初。
1.開頭;起始。
1.刀劈和刺殺的統(tǒng)稱。
1.象聲詞。
1.用來劈竹﹑木等的厚背刀。
2.用軍刀劈殺敵人的技術(shù)。分單手劈與雙手劈兩種,騎兵多用之。此外,還有斬劈﹑返劈等名目,步兵等兵種亦用之。
1.迅疾貌。
1.象聲詞。
1.象聲詞。
1.亦作"劈畫"。
2.計劃;籌謀。
1.見"劈劃"。
1.亦作"劈?兒"。
2.猶劈頭,當(dāng)頭。角,頭頂兩側(cè)發(fā)束。
1.緊跟在后。
1.砍伐荊棘。
2.喻掃除前進中的困難和障礙。
1.突然地。
2.當(dāng)空;劃破長空。
1.立即張口。
1.成八字分開。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