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分界線~線ㄧ河北省和遼寧省在山海關~。
1.無心計。俗謂心為三思臺。
1.沒有顏色。
2.謂失去光彩。
3.猶言面失人色。
4.指無色界。
1.佛教語。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上。此界無形體,無物質,但存識心。
1.佛教語。即所謂極樂世界。
1.方言。沒有什么。
1.沒有什么關系;不妨。
2.不損害;不傷害。
3.即罔象。神話傳說中的精怪之名。《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有人名曰無傷。"一說,水神名。參閱《莊子.達生》"水有無傷"唐陸德明釋文。
1.猶無傷大雅。
無損于風雅、大節偶然說笑打趣,只要不過分,也無傷大雅。
1.至高,無出其上。
2.謂無可聽從之上司。
3.目無長上。
1.佛教浯。謂至極之佛法。大乘之別名。
1.佛教語。指如來所得之道,更無過上,故名。
1.佛教語。指?盤。謂一切法中無過涅盤。
1.漢代戰將的最高稱號。
1.佛教語。謂最高之覺悟境界。
1.無出其上。
1.沒有舌頭。
2.謂不善言語﹑辭章。
1.不厭。
2.古十二律之一。位于戌,故亦指陰歷九月。
3.周景王所鑄鐘名◇亦泛指大鐘。
1.古十二律之一。
1.沒有牽連;不涉及。
1.不寬免罪罰。
1.道家語。謂沒有自我的存在。
2.謂身死。
1.不存在神明。
2.猶言不顯靈。
3.沒有神采。
與有神論”相對。否定一切宗教信仰和鬼神存在的學說。反對在物質世界之外存在著神并由它主宰世界萬物和人類命運的觀點。其理論基礎是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宗教有神論產生和發展的秘密,對宗教的本質、根源和消亡途徑都作了科學的說明。
1.古代刁斗的別名。一說為"鐎斗"之訛。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
2.佛教語。謂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1.佛教語。謂涅盤的境界。
1.佛教語。謂真如之理﹑涅盤之體能離開生滅。
1.佛教語。謂經修持求得涅盤之理,而無生滅之果。
1.佛教語。指無生無滅的佛法真諦。
1.即無生地。
1.佛教語。謂無生無滅的真諦。
1.指佛經。
1.佛教語。謂通達無生無滅之理而不動心。
1.佛教謂無生無滅的境界。
1.謂佛教無生無滅之真諦。
1.指佛學。
1.沒有聲音。
2.吞聲;不說話。
1.中藥大黃的別名。
1.謂如畫的景物。
2.指畫幅。
1.一種模擬樂器形狀及演奏動作而不發聲的游戲,俗以為酒令。
1.沒有聲音,只有形象的影片。也稱默片。
1.即無弦琴。語本《晉書.隱逸傳.陶潛》"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1.指畫。古人以畫雖不能吟哦,但有詩意,故稱為無聲詩。
微聲手槍”的俗稱。發射時聲音微弱的手槍。通常采用在槍口上裝消音器或應用其他技術措施消減射擊噪聲。一般可把射擊噪聲由150~170分貝降低到60~90分貝。主要用于執行特殊任務。
1.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常形容天道﹑神意幽微玄妙,難以直覺感知。
2.形容默默無聞。
1.沒有聲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動人。
1.沒有聲音和氣息。形容沉寂,不為人知。
1.指酒令中的豁啞拳。
1.沒有災禍。
1.沒有失誤。
2.不遺漏。
3.沒有損失。
4.佛教指酒戒五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