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謙虛;謙讓。
1.出自《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2.出自《苦寒》詩太昊弛維綱,畏避但守謙。
3.出自《死水微瀾》她略謙了兩句。
2.
減損;不足。
1.出自《逸周書·武稱》既勝人舉旗以號(hào)令,命吏禁掠,無取侵暴,爵位不謙,田宅不虧,各寧其親,民服如化,武之撫也。
2.出自《后漢書·輿服志上》轓長六尺,下屈廣八寸,上業(yè)廣尺二寸,九文,十二初,后謙一寸,若月初生,示不敢自滿也。
3.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坤上。
1.出自《易·謙》《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2.出自《左傳·昭公五年》初,穆子之生也,莊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謙》?,以示卜楚丘。
4.
通“嫌”。嫌疑。
1.出自《荀子·仲尼》貴而不為夸,信而不處謙。
2.出自《漢書·韋玄成傳》弘懷謙,不去官。
5.
通“兼”。并。
1.出自《墨子·明鬼下》此二子者,訟三年而獄不斷。齊君由謙殺之,恐不辜;猶謙釋之,恐失有罪。
1.欠賬的字據(jù)。
1.賒買,購物不付現(xiàn)錢。
1.亦作"賖貰"。
2.猶賒貸。
1.緩死。
1.指欠賬的期限。
1.亦作"賖望"。
2.過高的愿望。
1.用賒欠的方式銷售。
1.謂刑法松弛。
1.久遠(yuǎn),遙遠(yuǎn)。
1.久遠(yuǎn);遙遠(yuǎn)。
1.宿愿。
1.亦作"賒賬"。
2.把買賣的貨款記在帳上延期收﹑付。
1.見"賒帳"。
1.通俗小說《楊家將》中的人物。北宋名將老令公楊繼業(yè)之妻。諸子殉國后,她以百歲高齡掛帥出征,抵御西夏侵略◇常用以比喻老年女英雄。
1.即畬民。我國少數(shù)民族畬族的古稱。分布在福建﹑廣東﹑江西﹑浙江﹑安徽部分山區(qū)。
1.舌根;舌頭。
1.見"舌弊"。
形容說得非常勞累他一直說到舌敝唇焦,人們還是不信他的話。
1.見"舌敝唇焦"。
1.亦作"舌敝"。
2.謂說話很多﹐舌為之疲。
1.亦作"舌辯"。
2.唐宋時(shí)稱說書者為舌辨。
3.口才敏捷。
1.見"舌辨"。
1.口頭品評(píng)人物。
1.巧舌。語出《詩.小雅.巧言》"巧言如簧。"
1.謂能言善辯﹐言辭犀利。
1.見"舌劍唇槍"。
1.舌頭舉起。形容驚異的樣子。
1.古代的翻譯官。
1.指言論對(duì)人精神上的損害。
1.口中辨味﹑助嚼﹑助發(fā)音的器官。
2.稱為偵訊敵情中捕獲的敵哨。
爭論;辯論群雄舌戰(zhàn)|舌戰(zhàn)群儒。
1.蛇妖災(zāi)異。
2.《文選.潘岳》"忽蛇變而龍攄﹐雄霸上而高驤。"李善注"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后以"蛇變"比喻帝王的興起。
1.蛇莓的別名。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七.蛇莓》。
1.舊謂蛇咬過的有毒的草。
1.蛇和蠹。
1.蛇和蜈蚣之屬。泛指毒蟲。
1.比喻匍伏穿行。
1.指蛇咬之傷。
1.亦作"蚮床"。
2.見"蛇床"。
1.蛇的膽囊。可入藥。
1.傳說由蛇變成的鱉。
1.蛇的洞穴。形容狹窄。
1.蛇的毒汁。
1.像蛇一樣身體貼地爬行。
1.蛇蛻的別名。
1.亦作"蚮蚹"。
2.蛇脫下的皮。蚹﹐蛇腹下的橫鱗。
3.有斷紋的古琴。其紋與蛇蛻腹下之紋相似﹐故稱。
1.同"蛇腹紋"。
1.同"蛇腹紋"。
2.指古琴。
1.指古琴上的橫鱗斷紋。狀如蛇腹下的橫鱗﹐故稱。
1.即蝮蛇。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qǐng)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duì)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