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慙”。
2.
羞愧。
1.出自《易·系辭上》將叛者其辭慚。
2.出自《水經注·渭水三》今名孝里亭,中有白起祠。嗟呼,有制勝之功,慚尹商之仁,是地即其伏劍處也。
3.出自《送韓使君除洪府都督》詩無才慚孺子,千里愧同聲。
4.出自《和劉原父從幸后苑觀稻呈經筵諸公》衰病慚經學,陪游與俊賢。
5.出自《二心集·關于〈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于唾棄之中,仍寓代為遮羞的美意,這是我萬分慚而且感的。
6.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寄人國土,心常懷慚。
3.
感激;感念。
1.出自《北征》詩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2.出自《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但言季布心頑硬,不慚圣德背皇恩。
1.有土墻包圍的營寨。
1.指營房。
1.清時各寨堡的團練兵。
1.山林賊寇的首領。
2.宋朝要塞地區的軍事頭領。
1.四周有柵欄或圍墻的村子。
2.柵欄﹑籬笆或圍墻。
1.清朝地方上辦團練,十幾個寨堡置一首領,稱"寨總"。
1.久病;久治不愈的病。蠱﹐通"痼"。
1.因患癆病而死者。
1.疫病。亦指癆病。
1.猶凋敝﹐衰敗。
1.牽連妨礙。
1.方言。受連累。
1.謂影響所及。
1.挨近,略有接觸。
2.略與事實或事物應有的樣子相近。
1.謂分享利益。
1.牽扯。
1.形容略微喝一點酒﹑茶水等飲料。多與"不"連用表示否定。
1.賞賜。
1.附著。
2.牽掛。
3.牽連。
4.猶沾光。
1.恩貸。謂皇帝下令蠲免賦稅。
1.分潤。
1.指受到帝王恩惠。
1.比喻賣弄風流,挑逗﹑勾引異性。
1.謂給人以利益。
1.浸潤澆灌。
2.比喻使人受益。
1.吸干。
1.帶有光澤。
2.喻憑借別人或某種事物而得到好處。
1.被淋濕而受寒。
1.猶言沾風惹草。
1.感受德化。
2.滋潤化育。
1.猶接濟。
1.浸透。
1.流布。
1.猶接見。
1.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1.同"沾襟"。
1.浸濕衣襟。多指傷心落淚。
1.指掌管工部事務。因古代工部負責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稱。
1.手掌紋路所呈現的近乎文字的形狀。古代迷信以之為瑞應。語本《左傳.隱公元年》"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杜預注"手理自然成字,有若天命。"
2.掌管文翰。
①控制;主持掌握主動|掌握政權|掌握分寸。②了解、熟習并加以運用掌握知識|掌握技術|掌握規律。
1.唐代太尉的別稱。
1.掌管風紀法制。
2.都御史的別稱。
1.謂用皮﹑車胎等釘補鞋底。
1.手心。
2.喻控制范圍。
1.亦稱"掌中雷"。
2.道教稱手掌中能發出巨大聲響的法術。
1.猶領隊。
也稱健身球”。以手掌耍弄圓球鍛煉指掌的一種健身活動。球多為鋼制,中空,內有小鋼球,轉動時能發出清脆鳴鈴聲。也有用玉球、石球、木球或以胡桃代替。玩時,將兩顆或兩顆以上圓球置手心上,以五指撥弄或掌側推動圓球,使球在掌心旋轉不已,從而達到鍛煉指掌和按摩指掌穴位的功效。兩手交替進行,也可同時進行。
1.主持鹽舉薦。
1.留心觀察出主意。
1.主管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