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佩帶,掛在身上。
2.
動詞
感到可敬可親,心悅誠服;敬重信服。
3.
名詞
古時系在衣帶上的裝飾品。
1.
古代系于衣帶的裝飾品,常指珠玉、容刀、帨巾、觿之類。
1.出自《詩·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2.出自《左傳·定公三年》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以如楚,獻一佩一裘於昭王。
3.出自《吊武侍御所畫佛文》於是悉出其遺服、櫛、佩合若干種,就浮屠師請圖前所謂佛者。
4.出自《花月痕》十五年前,你與我灞橋分手,解佩贈我。
2.
佩帶;佩掛。
1.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公與之環而佩之矣。
2.出自《論語·鄉黨》去喪,無所不佩。
3.出自《利劍》詩利劍光耿耿,佩之使我無邪心。
4.出自又如:腰間佩著盒子槍。
3.
引申為持有、攜帶。
1.出自《白虎通·衣裳》農夫佩耒耜,工匠佩斧,婦人佩其針縷。
2.出自《獨酌》詩獨佩一壺游,秋毫泰山小。
4.
承受;擔負。
1.出自《南史·蕭範傳》老少異時,盛衰殊日,雖佩恩寵,還羞年鬢。
2.出自《新唐書·李晟傳贊》〔晟〕身佩安危而氣不少衰者,徒以忠誼感人,故豪英樂為之死耳。
5.
銘記;銘感。
1.出自《素問·氣調順大論》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2.出自《謝妻改封表》況臣含氣,銜佩弘惠,沒而后已。
3.出自《文心雕龍·銘箴》銘實表器,箴惟德軌。有佩於言,無鑒於水。
4.出自《謝賜勅諭并銀記疏》天語春溫,時佩推心之愛。
6.
遵循。
1.出自《逸周書·王佩》王者所佩在德。
2.出自《東陽葛府君誄》於淑處士,天賦之英。師圣友賢,佩準蹈繩。內誠而方,外柔而明。
7.
欽佩,佩服。
1.出自《湘江宴餞裴二端公赴道州》鄙人奉未眷,佩服自早年。
2.出自《篇海類編?人物類?人部》凡心里記住并且服從就叫做佩。
3.出自《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我佩君忠貞不屈,服務人民,不愧革命家的氣概。
8.
環繞,圍繞。
1.出自《水經注·渭水》蘭渠川水出自北山,帶佩眾溪,南流注於渭。
2.出自《重建東湖書院記》南泮之北,沙斗入,北佩湖,南以南泮為至,環三面皆水也。
1.月的代稱。
1.喻指圓月。
1.猶蟾宮。
1.見"蟾蜍"。
1.豕首草的別名。可入藥。
1.喻圓月。
1.喻圓月。
1.月亮的別名。亦指月色。
1.猶蟾宮。
1.大蟾蜍等耳后腺及皮膚腺的白色分泌物。有毒。干燥后供藥用﹐主治癰毒疔瘡﹑咽喉腫痛等癥。
1.刮取蟾酥后用面粉和成的塊﹐可供藥用。
1.謂月蝕。
1.蟾蜍與玉兔。舊說兩物為月中之精﹐因作月的代稱。
2.月中玉兔。
1.蟾蜍口『張衡所制地動儀的部件。
1.刻有蟾蜍形的硯臺。宋范成大有《復以蟾硯歸龔養正》詩曰"渴水雙蟾窺海闊﹐出云孤月照星稀。"
1.月影;月光。
1.月亮。
1.《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踷烏﹐而月中有蟾蜍。"后因以"蟾踷"指代日月。
1.指桂枝。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多借指科舉及第。
2.猶蟾桂。
1.見"蟾蜍"。
1.饞鬼。指貪吃者。
1.貪圖名位。
1.險峻陡峭。
1.險峻不平貌。
1.形容山勢峭拔險峻。
2.指陡峭的山。
3.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4.形容面貌瘦削的樣子。
5.鋒利尖銳。 6.形容詞后綴。
1.險峻貌。亦指險峻的山。
1.險峻陡峭。
2.形容聲音高亢。
1.險峻陡峭。
2.形容言詞尖刻。
3.形容詩文風格清峭瘦硬。
1.兀立空中。
1.險峭聳立。
1.險峻陡峭。
1.險峻。亦指險峻的山巖。
1.高峭陡削貌。
2.形容消瘦露骨。
1.陡險高聳。
2.形容書法剛勁挺拔。
1.形容山﹑石高而尖銳。
2.指險峻的山。
1.峻峭突兀。
1.見"巉崄"。
1.亦作"巉險"。
2.高峻;險峻。
3.兇險,尖刻。
1.形容山勢險峻陡峭。
2.形容才華出眾。
3.形容詩文風格峭拔。
1.峻峭秀麗。
1.亦作"巉巗"。
2.險峻的山巖。
3.險峻貌。
4.形容詩文風格雄健奇崛。
1.亦作"巉嵓"。同"巉巖"。
2.險峻的山巖。
3.高峻;險峻。
1.見"巉嵒"。
1.見"巉巖"。
1.高峻。
2.形容風骨特出不凡。
1.亦作"巉崪"。
2.險峻。
1.見"巉崒"。
1.彗星的別名。古人認為是兇星﹐主不吉。
2.喻邪惡勢力。
1.彗星的尾云。
1.指石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