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斂口,圓腹,圈足,像后代的壇子。有些有兩耳,也有個別方瓿。盛行于商至戰國。漢代的瓿也用來盛醬。
1.
古代容器名。陶或青銅制。圓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
1.出自《戰國策·東周策》夫鼎者,非效壺醯醬瓿耳,可懷挾提絜以至齊者。
2.出自《漢書·揚雄傳下》〔劉歆〕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
3.出自《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下》余二十年前,所見《水滸傳》本,尚極足尋味。十數載來,為閩中坊賈刊落,止錄事實,中間游詞余韻,神情寄寓處,一概刪之,遂幾不堪覆瓿。
4.出自《兩般秋雨庵隨筆·尋常音誤》覆瓿,廢紙覆甕也。
1.遙遠。
1.描繪圖像;描摹。
1.遠大的志向。
1.奧妙。
1.神妙之筆。
2.指書畫或文字的高手。
3.猶佳作。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載李白少年時夢見筆頭生花,從此才華橫溢,名聞天下。比喻筆法高超的人寫出動人的文章。也諷刺寫作時夸大其辭,胡編亂造。
1.見"妙辯"。
1.亦作"妙辨"。
2.圓融無礙的論辯。
1.美妙之極,無法用言語表達。語本晉郭璞《江賦》"經紀天地,錯綜人術,妙不可盡之于言,事不可窮之于筆。"
1.亦作"妙材"。
2.才華出眾的人。
1.見"妙才"。
1.見"妙彩"。
1.絢麗的色彩。
1.高尚的節操。
2.擅長。
1.神奇美妙的所在。
1.善于吹奏。
1.猶精通。
1.精彩的彈奏。
1.精當。
1.至道;精妙的道理。
1.精妙之真諦。
1.指佛教經典。以其說法微妙,故云。
1.宋代居于今甘肅省平涼縣一帶的種族名。
1.佛教語。指義理深奧的佛法。
2.巧妙的方法。
1.奇驗的藥方。
2.好方法。
1.高超的格調。
1.技藝精良的工匠。
2.擅長。
1.遠古。妙,通"眇"。
1.謂精細觀察。
1.用管樂器奏出的動聽的音樂。
1.佛教語。佛果,正果。
1.指佳妙的書法作品。
2.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1.精巧美好。
2.謂曼妙佳美。
3.首飾神。
1.華美。
2.美麗的月光。
1.佛教謂微妙的智慧。
1.指佳妙的書法作品。
2.謂不平凡的事跡。
1.美女。
1.巧妙的計謀。
1.容顏美麗﹑技藝精妙的歌妓。
1.佛教語‖意深遠的偈語。
1.精選。
1.神妙的關鍵,指佛理開悟之機。
1.佛教語。殊妙之教法。
1.高尚的節操。
2.美妙的節奏。
1.精通。
2.善于說解,善于應對。
3.精妙的解釋。
1.妍美纖細。
1.神奇美妙的境界。
1.神妙的語句。
1.奧妙的訣竅。
1.佛家語。謂佛果的無上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