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聳人聽聞的話。
1.用古代的人或事來非難當今。
1.亦作"以古為鏡"。
2.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
1.見"以古為鑒"。
1.官名。春秋齊景公始置左右相各一,秦及漢初因之。文帝以后置丞相一人。北齊﹑北周設左右丞相。唐玄宗開元初年改左右仆射為尚書左右丞相,天寶初復其舊,乃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南宋﹑元﹑明皆曾設左右丞相,后廢。
1.唐閻立本工繪畫,尤善寫真,所作《秦府十八學士圖》及《凌煙閣功臣圖》甚得時譽。"及為右相,與左相姜恪對掌樞密。恪既歷任將軍,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圖畫,非宰輔之器,故時人以《千字文》為語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事見《舊唐書》本傳◇以"右相丹青"為工于寫照之典。
1.謂享受祭獻,佑助降福。
1.春秋晉國軍制名。三行之一。
2.復姓。春秋晉有右行辛。見《國語.晉語七》。
1.豪族大姓。
1.宋代吏部四選之一。吏部侍郎分左右選,掌右選者負責武官的銓敘選授。
1.即太學。
1.唐時指中書省。因其在宮中右邊,故稱。掖,皇宮的旁垣或邊門。
2.明成祖時五軍營組成部分之一。
1.向右轉移;向右轉頭。
2.猶右遷。升職。
1.作戰﹑檢閱時在正面部隊右側的部隊。
2.右邊;右側。
3.政黨或階級﹑集團中在政治上﹑思想上屬于保守﹑落后乃至反動的一部分。
1.右翼。
1.復姓。春秋楚有右尹子革。見《國語.楚語上》。
1.見"右符"。
1.佑助,幫助。
1.即右掖。唐時指中書省。
1.援助;引薦。
1.春秋時衛國官名。
1.猶尚武。謂好私斗。仗,兵仗,兵器的總稱。
1.星官名。在太微右垣,即今室女座β星。
1.重要的職位。
2.指武職。
1.謂砍掉右足『代酷刑之一。
1.復姓。《呂氏春秋.當賞》有右主然,高誘注"秦守塞吏也。"
1.豪門大族。
1.指李林甫。因作右相,故稱。
1.年輕美好的女子。
2.猶長幼。
1.小輩;后輩。
1.即幼錢。
1.幼年。
1.謂年齡幼小。
1.年幼的兒童。一般指一足歲到六﹑七足歲的小孩兒。
1.幼兒學前教育機構。舊時稱蒙養園﹑幼稚園。幼兒園以游戲為主要活動,逐步進行有組織的作業,如語言﹑手工﹑音樂等,并注重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為了便利教養,按照年齡劃分為朽﹑大班等。
1.靡靡之音。
1.少女。借指"妙"字。
1.即曹娥碑。因碑背上題"黃絹幼婦,外孫?臼"八字,故名。
1.見"幼婦辭"。
1.亦作"幼婦詞"。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臼'八字……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絶;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臼,受辛也,于字為辭。所謂絶妙好辭也。"后泛指極好的詩文。
1.指戲曲演員﹑雜技演員等童年時練成的功夫。
1.年幼的孤兒。
1.渚名。
1.年幼的君主。
1.中醫指小兒科,也叫小方脈科。
1.指年幼的兒女。
1.幼年。
1.猶幽昧。
1.年幼。
1.種子發芽后生長初期的幼小植物體。用以比喻兒童﹑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等。
1.幽微;微妙。
2.窈窕,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