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大氣中有時跟虹同時出現的一種光的現象。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只是光線在水珠中的反射比形成虹時多了一次,彩帶排列的順序和虹相反,紅色在內,紫色在外。顏色比虹淡。也叫副虹。參看“虹(hóng)”。
1.
副虹。大氣中有時跟虹同時出現的一種光的現象,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只是光線在水珠中的反射比形成虹時多了一次,彩帶排列的順序和虹相反,紅色在內,紫色在外。顏色比虹淡。有時亦統指虹霓。
1.出自《文選·班固〈西都賦〉》虹霓回帶於棼楣。
2.出自《曉發方騫驛》詩片陰常作雨,微照已生霓。
3.出自《小滄浪筆談》殘霞雌霓,起于幾席。
2.
彩云;云霞。
1.出自《楚辭·王褒〈九懷·蓄英〉》修余兮褂衣,騎霓兮南上。
2.出自《夢游天姥吟留別》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3.
借指天空,高空。
1.出自《文選·班固〈東都賦〉》羽旄掃霓,云旗拂天。
2.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高甍崔嵬,飛宇承霓。
4.
日傍之氣。比喻君主身邊的奸佞。參見“雲霓”。
1.出自《后漢書·崔骃傳》臨終作賦以自悼,名曰《慰志》。其辭曰……氛霓郁以橫厲兮,羲和忽以潛暉。
2.出自《唐鐃歌鼓吹曲·奔鯨沛》奔鯨沛,蕩海垠。吐霓翳日,腥浮云。
5.
喻橋梁。
1.出自《友人山亭》詩鑿牖對山月,褰裳拂澗霓。
1.亦作"潛邸"。
2.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3.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1.指藏在泥土中過冬的蟲。
1.暗中。
1.幽洞。
1.暗暗測算。
1.亦作"潛盾"。
2.暗中衛護。
1.謂窩藏贓物。
1.隱退。
2.暗逃。
1.隱藏;躲藏。
1.暗發。
1.指尚未即位的帝王。
2.指帝王為王侯時的封地。
1.暗涌。
1.收藏兵器。亦指隱蔽軍事實力。
1.隱者。
1.亦作"潛伏"。
2.隱藏;埋伏。
1.暗中信服。
1.衣內藏甲。《周禮.天官.閽人》"潛服賊器﹐不入宮。"鄭玄注"潛服﹐若衷甲者。"孫詒讓正義"潛服﹐亦謂奸人隱密而襲戎服者。"一說深衣。
1.暗暗漂去。
1.暗中相符。
1.謂無形的感應。
1.謂無形中造成。
1.謂無形中遭遇。
1.鶴的一種。
1.隱藏光彩。比喻才華不外露。
2.指隱居。
1.見"潛光隱耀"。
1.謂隱藏德才。
1.隱藏光采。常指隱居。
1.謂暗暗地剁成肉醬。
1.亦作"潛戶"。
2.隱藏的洞穴。
3.深隱的門戶。
1.于無形中發生變化。
1.暗中謀劃。
1.謂內心的思念。
2.暗藏;暗蓄。
1.遮蔽光輝。
1.謂掩藏才智。
1.暗中毀壞。
1.秘密會見。
2.暗合。
1.水草茂盛貌。
1.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1.僻遠荒蕪之地。
1.謂滅火;防火。
1.暗中為患。
1.匿跡。
1.隱藏。
1.亦作"潛計"。
2.心算。
1.偷渡。
1.沉寂。
1.喻被埋沒的賢才。
1.暗暗震動。
1.專心一意。
2.隱蔽光輝。精,精光。
3.謂隱居。
1.見"潛精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