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因食品中油脂過多而使人不想吃。
2.
形容詞
膩煩;因過多而厭煩。
3.
形容詞
細致;光滑。
4.
名詞
積污;污垢。
5.
形容詞
食品中油脂過多。
6.
形容詞
比喻密切。
7.
形容詞
黏滑。
1.
肥厚;油膩。
1.出自《齊民要術·脯臘》每取時,先取肥者。肥者膩,不耐久。
2.出自《昌谷》詩石錢差復借,厚葉皆蟠膩。
3.出自《贈漁翁》詩蘆刀夜鲙紅鱗膩,水甑朝蒸紫芋香。
2.
今多指食品中油脂過多,使人厭食。
1.出自《到莫斯科去》多末膩人呵,那每餐必備的紅燒蹄膀!
2.出自又如:這碗燉肉真膩。
3.
滑澤;細膩。
1.出自《楚辭·招魂》靡顏膩理,遺視矊些。
2.出自《女冠子》詞額黃侵膩發,臂釧透紅紗。
3.出自《漁家傲》詞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4.出自《寄舒真人》詩石因鐘乳膩,松為茯苓肥。
5.出自《死水微瀾》那娃兒雖不很白,倒還媚氣,膩得很。
6.出自《飛花集·艷艷紅豆寄相思》青中泛白,膩如凝脂的樹皮,多么光潔溫潤。
4.
跡印;污垢。
1.出自《皇女誄》手澤未改,領膩如初。
2.出自《晉書·劉輿傳》東海王越將召之,或曰:“輿猶膩也,近則污人。”
3.出自《北征》詩見爺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5.
黏膩。
1.出自《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下白米粉大如酸棗,粉多則白。以凈竹箸不膩者,良久痛攪。
2.出自《鍛煉》碰到那條薄棉被,頗有潮而且膩的感覺。
6.
引申為糾纏;過于親密。
1.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平伯掉轉頭去,搖手說:“不要!”那人還膩著不走。
2.出自《乘風破浪》現在我有一條經驗,對孩子不能太膩,我一回家,這個女兒就把我纏的什么也不能干。
7.
過多;厭煩。
1.出自《紅樓夢》只怕逛膩了的日子還有呢。
2.出自《老殘游記》我因為這兩天困于酒食,覺得怪膩的慌。
3.出自《呂梁英雄傳》你說的不膩,我早聽膩了。
4.出自《六十年的變遷》每個星期搞一次,實在有點膩。
8.
使人厭惡;惡心。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可知他身上的虱子,一齊都爬到外頭來了,身上的還不算,他那一把白胡子上,就爬了七八個,你說膩人不膩人。
2.出自《六十年的變遷》“我從來沒有吃過蛇。”季交恕伸了伸舌尖:“哎呀!剛看見那篾簍里蠕蠕欲動的東西,一想就發膩。”
9.
形容霧氣彌漫,使人感到模糊。
1.出自《徐霞客游記·游黃山日記》四山霧合,少頃,庵之東北已開,西南膩甚。
2.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但秦淮河確也膩人。即如船里的人面,無論是和我們一堆兒泊著的,無論是從我們眼前過去的,總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
10.
涂抹縫隙使平整。如: 膩墻。
1.猶言真心順從。
將血液或血液的組成部分輸注給病人的治療措施。目的是補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環,增加攜氧能力,提高機體血漿蛋白,增進免疫力和凝血功能。適用于大量出血、燒傷、嚴重感染、凝血功能異常、嚴重貧血或低蛋白血癥。輸血途徑有靜脈輸血和動脈輸血,一般以靜脈輸血為最常用。輸注全血或紅細胞前,應作血型鑒定,并作交叉試驗證明無凝集現象。
1.方言。以目測某事物的準確程度打睹,輸了的叫"輸眼"。
1.把葡萄糖溶液﹑生理鹽水等用特殊的裝置通過靜脈血管輸送到體內,以補充體液并糾正體內水分﹑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紊亂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1.運送。
1.因犯罪罰作勞役。
1.勝負。
1.繳納代替力役的賦稅。
1.大量輸送石油或石油制品的管道,通常是鋼管,外面包著隔熱層﹑保護層,有的埋在地下。
1.運輸;輸送。
1.謂納稅。
1.一束蒿草。用于燃火。
1.扎火把;用火把照。
1.猶束濕。喻馭下苛酷急切。
1.成束的荊棘。
1.束發為髻。泛指青少年時候。
1.縮肩屏息。形容恭順的樣子。
1.整匹的縑帛。
1.縮減。
1.拘束。約束檢點。
1.謂受名教約束。
1.謂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1.猶言佛家言受戒。
1.束修之金。舊時入塾的學費。
1.五匹錦。古代用作禮物。
1.亦作"束影"。
2.收束身影。指約束自己。
1.見"束物"。
1.詩文的結尾語句。
1.捆葦桿為火把。
1.扎火把。亦指舉火把。
2.猶言一把火。
1.謂生火。栝,撥火棍。
1.匯聚起來的波浪。
1.約束牽累。
1.猶治理,整理。
1.謂緊靠站立。
1.聯結。
1.火把。
1.編扎排列。
1.狹窄的水流。
1.拴住馬。
2.駕御馬。
3.包裹馬足,以防滑跌。形容山路險隘難行。
1.見"束馬懸車"。
1.亦作"束馬縣車"。
2.包裹馬足,掛牢車子,以防滑跌傾覆。形容路險難行。
1.收拾行囊。
1.見"束如牛腰"。
1.成捆的蒲柳。
2."束薄為脯"的省語。謂有意混淆是非。
1.將捆束的蒲柳說成肉脯。謂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1.棄置。
1.謂收拾行裝。
1.捆縛拾取。
1.捆扎兵器。